文/一念出版社總編輯 郭襄憶 《查理與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最歷久不衰的一部旅遊故事,描述了他帶著愛狗查理,自駕旅行美國38個州的長征。他說,他想在死前,好好再觀看、聆聽、感受自己最深愛的美國。 究竟,哪些是最懂美國、一輩子書寫美國的大文豪認證的「死前必訪美國景點」? 新英格蘭地區 白山山脈…
文/一念出版總編輯 鄭襄憶 《查理與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創作的遊記,寫活了一個旅人,開著加裝露營車廂的皮卡車,踏遍美國三十幾個州的所見所聞。有時諷刺,有時嚴肅,有時講幹話,任何喜歡旅遊的人讀了都會深有共鳴。 但它不只是旅遊故事。它是美國1960年的縮影,也是最道地的美國作家史坦貝克,為那個…
雖然面對一堆好東西的時候大家喜歡說「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這種豪氣的發言,但事實上大家也知道這種發言都是說爽的而已──事實上當小孩不見得有選擇(除了智能發展、生活經驗、經濟條件等等現實因素之外,身旁的成年人及社會制度也會限制他們能夠選擇的範圍),而大人就算是面對自己有腦袋有鈔票有時間可以選…
文/犁客 一名駕駛在等紅綠燈時忽然覺得不大對勁,他的眼前一片白,看不見了。一名路人好心地幫這名駕駛開車,回到駕駛的家,路人發現駕駛的妻子也看不見,於是一時心生歹念把車開走。 然後,這個臨時起意的小偷也看不見了。 這個讓人眼前一片白的古怪疾病迅速蔓延,不知道致病原因、不知道傳染方式,不知道醫療方法──…
文/李翊萍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的作品《戰爭沒有女人的臉》對於戰爭的女性視角,以及作者的敘事口吻,是我閱讀謝冰瑩《抗戰日記》的角度之一。謝冰瑩為民國作家,她的特殊女兵經歷,不論在民國文學史或民國史都有極重要的地位,21世紀的今天終於有一本描寫女性戰爭視角的作…
文/犁客 瑪莉亞駕駛的車在一個荒僻的地方拋錨,天下著大雨。她在路上設法攔車求助,折騰了一個小時,才有一輛破巴士好心地停下。瑪莉亞長得很漂亮,當過一陣子演員,後來嫁給一個舞台魔術師,車拋錨的時候,她正在要去與丈夫會合的路上。巴士司機同意讓她搭便車,不過告訴她說巴士不會再開太遠,瑪莉亞說沒問題,她只是要…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的呼吸需要想像的幫忙,才能順利進行,應該是對人類來說最自然簡單的動作──呼吸? 《呼吸鞦韆》是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內容撰寫1945到1949年蘇聯勞役營裡一群德裔羅馬尼亞人的故事。對這些人而言,白色恐怖意味著酷刑、飢餓與謀殺。 雖然我們上網查詢這部小說,很快也會發現…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齊瓦哥醫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俄國作家鮑里斯.巴斯特納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的長篇小說,故事主軸是段三角戀情,時代背景從帝俄末期一直到共黨政權統治俄羅斯、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亦…
記錄整理/洪啟軒 譚光磊曾慧眼引入《追風箏的孩子》、《風之影》等暢銷好書,2008年起更創辦「光磊國際版權」,除了專營外文書目的翻譯授權,同時也致力於中文書的國際授權。2011年將《複眼人》成功推向國際。 2015年出版的《單車失竊記》更是一舉入圍有「諾貝爾文學獎風向球」之稱的「曼布克國際獎」,成為…
文/梅森‧柯瑞 1949年,萊辛帶著六歲的兒子彼得抵達倫敦,並完成了第一本小說《草在唱歌》(The Grass Is Singing)的手稿。她來自南羅德西亞(如今的辛巴威),在那裡成長,父母是英國人。在三十歲之前,她已在南羅德西亞兩度結婚又仳離,育有三個孩子。在她前往倫敦時,前兩個孩子分別為十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