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用推理寫大疫,用小說記現實 發表於 11 11 月, 2021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頏木靈 比爾.蓋茨在2015年的TED演講中指出:「全球當今最大的危機不是核彈,而是傳染病毒,人類還沒準備面對下一波大疫情的發生」,沒想到一語成讖,新冠肺炎自2019年爆發以來,世界各地的疫情持續不下,各行各業都受到牽連,每個人的生活彷彿傾斜崩塌,這失序的平衡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看見曙光。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對抗鼠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陳慧談卡繆的《鼠疫》 發表於 31 8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鼠疫》是卡繆文學創作第二階段系列主題「反抗」的首部作品,在二戰後,婚姻家庭責任重壓與創作自由空間深受束縛的情況下終於寫就的這部代表作,深具意義。 卡繆完成書稿後曾一度考慮,書名要叫做「鼠疫」、「恐懼」,還是「集權主義」,由此可知,「鼠疫」所指不是特定、單一的傳染病,而是涵蓋一切的「惡」。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真正恐怖的是⋯⋯ 發表於 6 8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可怕的傳染病肆虐,有群人躲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夜夜笙歌,直到有一天⋯⋯這不是Covid-19籠罩全球時的現實,而是一個短篇故事,奇妙的是,它不僅與現實相互呼應,甚至還連結到一百多年前的另一篇恐怖故事,在那篇故事裡,一樣有可怕的傳染病肆虐,有群人躲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夜夜笙歌,直到有一天他們搞起化妝舞會的時候⋯⋯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越多人讀小說,世界,就越安全。 發表於 7 7 月, 2021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人類世界已經很久沒有遭遇大規模傳染病了。 這不是在說人類世界已經沒有傳染病──大家都知道茲卡、伊波拉、登革熱、各型流感等等並未斷絕,那些病毒還在,不過「大規模」感染的狀況的確很久沒發生,因傳染病亡故的人數也減少了。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離婚、肥胖、慢性疾病⋯⋯都可能透過社交連結傳染!? 發表於 11 1 月, 2021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經過一整年的肆虐,到了2021年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冠狀病毒病,俗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在全球已超過九千萬人確診感染,超過兩百萬人死亡──2020年對許多人來說,是被疫情偷走的一年!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當疾病成了隱喻,愛滋病不再只是疾病,而是恥辱與罪過 發表於 3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馬克.霍尼斯巴姆;譯/金瑄桓、謝孟庭 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當未知疾病來襲:新冠病毒之後,下一個流行病來自氣候變遷? 發表於 10 6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大衛.華勒斯—威爾斯;譯/張靖之 岩層是地球歷史的紀錄,以百萬年計的地質年代,被時間的力量壓縮成僅僅幾公分的地層,有些甚至不到一公分。冰也有同樣作用,像一本記錄氣候的帳本,更是凍結的歷史,某些部分解凍後甚至有可能甦醒過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SARS時期的超級傳播者,1人感染60人 發表於 5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大衛.逵曼;譯/蔡承志 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佛山一位四十六歲男子因發燒和呼吸窘迫病逝。他是這種新型疾患的第一起病例,或者說是流行病學追查確認的首例。他沒有留下血液或黏液樣本,無法做實驗室後續篩檢,不過由於他觸發了其他一連串病例(他的太太、一位來醫院探病的舅媽,以及舅舅和他們的女兒),強烈暗示他染上的是SARS。他的姓名同樣沒有透露,只描述他是一位「地方政府官員」。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要活下去》作者金琸桓:文學應該與無權者站在一起 發表於 20 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金琸桓;譯/胡椒筒 小說結束了,但人生依舊繼續。 傳染病結束了,但人生依舊繼續。 我想把 MERS 事件寫成小說,是在二○一六年的晚春。距離二○一五年五月,名為「中東呼吸症候群」的傳染病席捲韓半島已經一年。面對 MERS 事件一周年,很多媒體都想採訪痊癒的病人或遺屬。我從幾位記者那裡得知,很多 MERS 受害者都不願受訪,我好不容易聯繫上幾個人,他們委屈的哭訴著 MERS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們是被政府製造出來的患者,但沒有人該被犧牲 發表於 20 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盧郁佳 多數小說都在剖析個人精神性、心理性的苦,這部小說則剖析了社會性的苦,精采曲折。書中感人的家族羈絆,深情似海,不切割、不放棄,加深了受苦,但也使受苦不止於沉默忍耐,而是讓憤怒發聲串連。 用解決受害者代替解決問題,形同二次傷害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那些美好的人啊:永誌不忘,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後,南韓小說家金琸桓以《我要活下去》凝視 MERS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