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有動畫為啥還要看漫畫? 發表於 17 6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有動畫為啥還要看漫畫?坐在那裡讓精緻的影音自動餵給眼睛不是很愉快嗎?事實的確如此,不過看漫畫除了是對原作的肯定之外,對讀者自己而言也很重要──這集推薦書裡,解釋了這件事的背後原因。 而且,我們常常可以從漫畫看到動畫大師的原點起手式(例如今敏)、看到更多不同於商業創作的可能(例如柘植義春),我們會更有機會看到不同時期的台灣和不同面向的台灣,甚至挑戰一直以來被課本裡教導的那種「史實」。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傑作誕生之前的另一個形態──今敏的漫畫《海歸線》、《夢的化石》 發表於 15 6 月, 2022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已經看過今敏動畫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到底看了什麼?還沒看過今敏動畫的人都必須了解:我這輩子一定要看至少一部今敏作品。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宮崎駿製作電影的三大原則:有趣、有價值,還要能賺錢 發表於 13 1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aniel Ramirez 文/翡翠小太郎;譯/張佳雯 動畫導演宮崎駿總是跟年輕的工作人員說,製作電影有三大原則── 第一是「有趣」,第二是「有價值」,第三是什麼呢? 我在電視上看過節目介紹宮崎駿導演製作動畫的現場。 宮崎駿導演一邊抖腳,嘴巴不斷嘟噥著讓人吃驚的話; 「真麻煩!」 「怎麼這麼麻煩!」 「事情這麼麻煩,該怎麼辦?」 「沒有比這更麻煩的!」 完全是「麻煩」大暴走。 他最後說: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你不需要祖克柏就可以先進入元宇宙 發表於 12 1 月, 2022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祖克柏把自家公司的名字從「Facebook, Inc.」改成「Meta Platforms, Inc.」,一時之間把「元宇宙」(Metaverse)這個科幻小說裡頭用的詞搞得很熱門,有些資料會告訴你,這詞出自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Snow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做苦苦澀澀甜甜、綜合味道的東西,是我的喜好──宋欣穎、羅荷談漫畫《幸福路上:童年時光》 發表於 7 10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幸福路映畫社 自2017年底、2018年初開始,到電影院看電影,有很高的機率會看到一段以爸爸、媽媽,及一個尿床小女孩組成的一家三口為主角,介紹電影分級制度的動畫短片。 這一家子,是2018年初台灣正式上映的動畫電影《幸福路上》當中主要角色;一開始尿床、後來以不同年紀出現的女孩,就是《幸福路上》的女主角林淑琪。 完整文章
閱讀夏LaLa 【閱讀夏LaLa】跑起來!不然會被殭屍吃掉! 發表於 15 7 月, 2021 By 閱讀 夏LaLa Photo Credit: 逗點文創結社 如果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變成殭屍了,你會選擇變成殭屍嗎?自從喬治.羅梅羅在1968年推出《活死人之夜》電影,定義當代殭屍型態之後,「殭屍末日」儼然成為電影或甚至是文學的類型,在世界各地重新翻演。你知道臺灣也有超棒的殭屍小說嗎?本集《閱讀夏LaLa》,夏宇童、陳夏民從恐怖片聊起,向大家介紹兩部臺味十足、娛樂性超高又發人深省的重量級殭屍著作。 建立臺灣殭屍紀元! 完整文章
排行榜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30:里長伯的大腦全速運轉起來了!這樣真的可以嗎? 發表於 28 8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因為接連有馬拉松上場,所以漫畫、輕小說及推理作品大量湧進閱讀榜,比拚狀況相當激烈,有以《屍人莊殺人事件》技驚四座的今村昌弘新作,有又要上法庭辯論又要面對黑幫威脅的騙子律師,有「不是要推理出真相,而是要『虛構』出一個『令人相信』的假相來取代真相才能解決事件」的《虛構推理》系列作品,有被小讀者大讚「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陳浩基短篇連作《氣球人》。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用謊言代替真相,用推理偷偷教你寫推理──《虛構推理》 發表於 20 6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俺一直喜歡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說過的一句話,「Fiction is a lie. And good fiction is the truth inside the lie.」 類似的話老金公開講過不止一次,例如他也說過,「Kid, fiction is the truth inside the lie, and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胖子坐飛機應該付兩人份的機票錢嗎? 發表於 3 4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犁客 如果你喜歡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可能會覺得很替機器人抱不平;如果你看過《攻殼機動隊》(動畫,不是好萊塢真人版),可能會對劇中的「傀儡師」要求公民權利感到疑惑;如果你看過《駭客任務》的前傳動畫《二度文藝復興》,可能會覺得人類活該被機器當成電池;如果你是《真實的人類》或《西部世界》之類影集的粉絲,那麼你大概會覺得人類死不足惜。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