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同一個故事,透過不同表現形式,會有不同講述方法,帶給閱聽者的感受也會出現差異。倘若看過同一個故事的小說與影視作品,最該注意的其實不是「是否符合原著」,而是創作者如何利用不同表現形式的優點講述故事。 所以,如果對一個從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推理故事有興趣,那麼無論先看原著還是先看改編,該在意的…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這則故事,把吳明益的原著小說與楊雅喆執導的電視劇放在一起比較,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 就切入角度來說,小說版具有明顯的回顧往昔性質,往往透過各篇敘事者的主觀回憶來描述故事,同時更由於我們無法實際看到角色的長相,因此只能從他們敘述的事件裡,自行兜起故事與故事間的連結,甚至是辨認哪個…
文/鍾旻瑞 《小婦人》讀得入迷,告一段落時,忍不住上網搜尋即將上映的新版電影預告,沒想到Youtube影片自動播放,竟讓我看見了《六人行》某集,瑞秋向喬伊爆雷《小婦人》的片段,重要劇情轉折被兩句話講完,我恨得牙癢卻後悔莫及。這樣的慘痛經驗對於讀者和觀眾可作為提醒,務必在完成故事以前迴避相關討論,卻也…
有許多優秀的創作者,總能利用作品所屬的媒介來進一步強化故事主題及氛圍。舉例來說,像是《夜行動物》的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便是相當優秀的例子,充分發揮出了小說與電影的各自優點。這種情況在遊戲的世界裡,自然同樣如此。 當然,有許多大受歡迎的遊戲確實以遊玩性為主,製作人可能會將故事的重要性降至最低程度,又或…
編譯/Waiting 相信對喜愛恐怖片的人來說,能與其他人一起在黑暗的戲院裡,或是窩在沙發上,享受那種受到驚嚇而全身一震,接著因為自己的反應而與旁邊的同伴一同笑出來的感覺,絕對是生活的一大樂趣。 然而,如果你想追求的是更深入的恐懼感,那麼翻開一本精采的恐怖小說,則可能會是個更好選擇。畢竟,閱讀小說是…
在2017年的電影《牠》中,編導改變了原著在1958年與1985之間的交叉敘事手法,將小說中童年故事線的部份給獨立拍為電影,使得《牠:第二章》得要面臨一個與首集不同的挑戰──也就是如何將原著中其實篇幅較短的成人故事線,給獨立撐出足夠的情感厚度。 就整個故事來看,全書成人故事線的主要時間,其實大約僅發…
文/劉宇昆 夜裡,天上掛著半個月亮,一聲偶然的貓頭鷹叫聲傳來。 一戶生意人家,丈夫、妻子和所有家僕都被遣走了,偌大的房子安靜得詭譎。 我和父親蹲在庭院裡,文人石後面。透過石上的許多小洞,能看見那戶人家兒子房間的窗戶。 「小君啊,我可愛的小君……」 年輕人囈語似的呻吟令人不忍。他半瘋半傻,為了他好,父…
電影公司購入版權,將小說改編為電影,是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事,通常也對雙方都有一定助益。若是小說原本便十分暢銷,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票房基本盤,而電影的推出,也能讓原著的知名度進一步拓展開來,進而再創造出另一波銷量。 就我自己的情況來說,要是電影拍得足夠精采,通常會吸引我找原著一讀,看看故事的原始面貌為…
不管是觀賞湯姆.福特執導的《夜行動物》,或是閱讀由奧斯丁.萊特所寫的原著小說,全都讓人十分享受,如果可以兩者都看,觀察其中的異同之處,則肯定是件更加有趣的事。 無論小說或電影,兩個《夜行動物》的故事主線其實不算差異太大,均以雙線手法同時並進,描述蘇珊收到前夫愛德華撰寫的小說書稿,隨著閱讀過程開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