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也想急流勇退,只是才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文/鈴木敏夫;譯/緋華璃 現在再回頭去看,《崖上的波妞》開頭的那一幕就很厲害,一想到那些畫面都是徒手畫的,就感到佩服之至。宮崎駿還為此說想再製作一部動畫長片,他的創作欲望究竟從何而來,真是不可思議。 我認為電影導演有兩種,一種是靈感隨年紀逐漸枯竭的人,一種是從來不去想靈感會有枯竭的一天,繼續勇往直前…

拯救吉卜力的逆襲神作──黑貓、魔法和一支掃把

文/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譯/李達義 這時吉卜力已有三部片問世,但工作室的經營卻每況愈下。《天空之城》、《龍貓》和《螢火蟲之墓》三部片都未能承接《風之谷》所創造的承諾:一間專門創造劇情片長度動畫電影的工作室。 《龍貓》完成的那天,宮崎駿立即著手下一個計畫:改編角野榮子的兒童暢銷小說《魔女宅急便》…

每天睡眠不超過四小時,鈴木敏夫把車上當行動辦公室

文/史提夫・艾伯特;譯/張芸慎 當吉卜力工作室負責人和多數作品製作人鈴木敏夫,為成立吉卜力和母公司德間書店的海外部門而延攬我時,我已在東京工作十年(後期任職於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當時,在日本以外地區發行的吉卜力作品寥寥可數。鈴木先生認為吉卜力作品理應受外國觀眾…

吉卜力的第一部片,《天空之城》意外引發「巴魯斯現象」

文/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譯/李達義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 1985 年 6 月 15 日。然而,公司並非全然出於遠大的理想而成立,更多是關乎現實的考量。在《風之谷》巨大的成功之後,宮崎駿和高畑勳都想創作高品質的劇情動畫長片,但籌備資金和尋找合作公司並不順利,於是他們決定把命運交到自己的手裡。 工…

【讀墨熱門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54:本集滿滿晶晶體,I am very hungry(蛤?)

從前學英文,先學寫字母、認音標、背單字、唸例句、練文法⋯⋯搞到最後,你都忘了本來學英文的目的只是想和銀幕裡的男主角一樣撂句酷酷的狠話,或者像女主角一樣用幾個音節就顯出無窮魅力──呃,倘若本來學英文的目的是為了考試,那就比上述情況更糟,因為這連最初的幻想樂趣都沒了。 沒有更輕鬆、更有趣一點的方法嗎?或…

為了霍爾,我想成為蘇菲!——專訪《破咒師》作者夏莉.荷柏格

文字/夏莉.荷柏格(Charlie N. Holmberg);翻譯、筆訪/愛麗絲 美國奇幻作家夏莉.荷柏格(Charlie N. Holmberg)在《破咒師》裡,帶讀者回到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在社會階級、種族、性別等既定社會框架下,開展出魔法世界的天馬行空與懸疑奇幻。以下,是我們與作者夏莉.荷柏格的…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發現工作實況不是「邊喝咖啡邊讀書」之後⋯⋯

大學聯考前夕,因為教科書讀得太悶,女孩躲進咖啡店透氣,意外讀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自此結下與昆德拉的緣分。 女孩進了出版業當編輯,才發現「邊喝咖啡邊讀書」這種對工作的想像就只是想像。編輯的工作當中,「閱讀」這部分鮮少出現悠閒優雅,而更多忙亂懊喪,來自編輯是一個處於作者、設計、印刷流程當中的廠商及…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35:讀成下一個宮崎駿

宮崎駿是日本的動畫大師。某個方面講,他已經不只是「大師」,他的電影讓全世界觀眾對日本動畫的想像多出一個類型,他的取材跨度極廣,他的作品票房超越許多由真人明星演出的賣座電影,他成為某種典範。 但宮崎駿也有他自己的「老師」。 那些「大師的老師」,大多包裹在經典故事當中。經典值得在任何年紀開始初次閱讀,就…

厭惡手塚治虫的宮崎駿,吉卜力鐵三角逐漸成形

文/李政亮 宮崎駿在東映七年最大的收穫有二,一是結識一九三五年出生、大他六歲的前輩高畑勳。高畑勳的綽號是阿朴,因為他總是最晚來上班,然後趕緊大口大口(パクパク音似帕朴帕朴)地吃麵包而有此稱。「一九六三年,阿朴二十八歲,我二十二歲,我們在那時認識。第一次跟他說話的情景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是黃昏的巴士站…

近未來時代的思凡絕唱──高畑勳《輝夜姬物語》

文╱廖偉棠 在日本,「絕唱」不一定是天鵝瀕死之歌,也有技藝高超至絕境的演出之意。高畑勳老爺子的《輝夜姬物語》當得上後者的意義,以這一幀幀飽含了熱血顫抖的手繪膠片,以這技藝背後一個藝匠對藝術的誠意、一個人對塵世的眷戀。但也可以說這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手繪動畫之絕唱,在急功近利的 CG 動畫全面統治時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