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 一支舞,自黑暗而來——專訪李琴峰《獨舞》 發表於 18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攝影:吳翛 Wu René 文/胡靖;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2017年以小說《獨舞》獲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李琴峰,去年於日本出版單行本後,再度投入翻譯工作,將原來以日文書寫而成的作品親自譯寫為中文,今年一月底於臺灣出版。此次她時隔兩年從日本返臺,為的就是帶著中文版本與讀者見面。 在語言的包覆裡剖露自己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天河撩亂》的整理與再版:歲過花甲,他重新檢視中年時的臨終之眼。 發表於 11 10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吳繼文 時間可以極溫柔,也可能極暴力,端看你正在什麼樣的時間中。 時間也不僅僅是抽象刻度的產物,或是鐘錶上的那些有形有聲的分分秒秒;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個沒有明確邊界卻又有表有徵的「場」。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發表於 8 10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蔡旻螢;人物攝影/羅紹文 陰雨濛濛的下午,我與《幼獅文藝》主編在靈感咖啡館等著吳繼文老師到臨,心情像是與初戀情人再次見面般忐忑不安。主編與我談論著初次讀《天河撩亂》時內心的悸動與震撼,第一次是被題材吸引,重讀第二次、第三次,則著迷於溫婉的敘事語調,一樁樁未竟的戀情,以及家族內部的愛與傷害。 開始就決定一切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很羨慕臺灣同性伴侶牽手走在路上,即使只是一起去便利商店,都很浪漫。」 發表於 15 9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有志藝同看見愛」彩虹分享座談會 邀香港詩人黃裕邦談同志文學 你一定聽過看過許多出色的同志歌曲、電影或是小說,但是英文的同志詩歌你讀過嗎?2017年9月9日受邀出席「有志藝同看見愛」座談會的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就是亞洲第一位獲得美國LGBTQ文學獎(Lambda Lite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首獎的的文學創作者。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藍色大門外那株向光植物 發表於 26 5 月, 2016 By 果子離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ilan Nykodym 不要作弊,憑直覺,回答:最喜歡哪部國片? 如果這樣問,我可能回答《藍色大門》。從電影院出來,片子裡透亮的陽光,青澀的青春,就壓縮成一個影像檔,長駐在我往後的歲月裡,一想起來,走路不覺輕快起來,哼著歌,好似赴一場約會一樣,愉悅,無負擔。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產業 新的一年缺乏挑戰?她決定花一年時間閱讀全世界 發表於 21 1 月, 2016 By 陳慧敏 Photo from Pixabay 編譯/陳慧敏 藏書如其人,自詡擁有國際視野的英國自由作家摩根(Ann Morgan)在 2012 年看著家裡的書架,突然感到慚愧,架上只有北美和英國文學,少有翻譯書,顯然有嚴重的文化盲。當時,倫敦正舉辦國際奧運,於是,她決定擁抱全球,以一年時間,來閱讀全世界。這樣的發願,讓摩根不但獲得了站上 Ted 論壇的機會,也在 2015 年初將經驗出版成書《Reading the World》。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魂斷威尼斯》 情節再簡單不過,卻讓人痴迷百年 發表於 21 10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紀大偉 德國作家托瑪斯‧曼(Thomas Mann)的中篇小說《魂斷威尼斯》在 1912 年出版,至今剛好 100 歲。台灣社會所認識的《魂斷威尼斯》至少有兩個版本(第三個版本是歌劇版,但在台灣不通行):一,小說作者托瑪斯.曼早在 192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魂斷威尼斯》和其他代表作在台享譽多時。二,在 1912 年的小說版面世近 60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王爾德《獄中記》:耶和華啊,我從深淵向你求告 發表於 4 2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群星文化編輯室 「我寫這封信不是為了在你心裡埋下苦種,而是要拔除我心中的怨尤。為了我自己,我也必須寬恕你。人不能永遠把毒蛇養在胸前,也不能夜夜起身去培植園裡的荊棘。」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一個人可以付出多大的代價?一百多年前,十九世紀的著名愛爾蘭文學家王爾德,就為了和同性友人波西的戀情,付出自己的聲名跟創作生命,從絢爛的舞台跌至谷底。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晚安巴比倫》性別流動的多元可能 發表於 30 11 月, 2014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紀大偉 海明威一直是美國的男性氣概的典範。他的文字風格也深具威武男性的氣味:簡潔有力,剔除裝飾的修辭──因為正港的男子漢就是這樣,寡言而不矯作;在海明威筆下,只有女人和同性戀才會吱吱喳喳。 在他的半自傳小說《旭日又升》(The Sun Also 完整文章
專訪 是編輯,也是同性戀——保守年代裡的勇敢編輯迪南尼 發表於 31 10 月, 2014 By 陳慧敏 編譯/陳慧敏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發表出櫃宣言,為同志平權拋磚引玉,實際上,同志平權運動從來就不是單一的政治示威,而是同志社群在各種領域攻城掠地,建立堡壘,才能推動運動前進。在美國出版業耕耘超過四十年的編輯迪南尼(Michael Denneny)就是一個例子。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