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最後,惟有獨自一人聽見雪降的聲音 ——戴偉傑談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 發表於 3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從小由沒有血緣的外祖母養大的歷史小說名家井上靖,幼年在多方親族爭相拉攏的疼愛下成長,反而看穿了愛的形貌和本質。 幼小的他與飽受宗主家族白眼對待的外祖母結成同盟,等到十二歲外祖母去世時,才回到頻繁轉調的軍醫父母親家中,然而由於求學的緣故,卻又多半一個人寄住在親戚家。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面對往生的父親,她顯然哭不出來,但想要說點什麼 發表於 26 9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大師兄 常常在想:家庭是什麼樣的東西?是法律規定你們是一家人,或是情感的認定呢?是否一家人之間會出現一條金黃色的血脈,告訴我們「我們是一家人」? 在這邊工作後,我對所謂的「家庭」越來越疑惑。 ● 某天,我們接到一個民眾打電話來說他家需要接體服務,所以我們就過去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為什麼是媳婦待在這裡擔任照顧工作?」 發表於 29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吳品瑜 回德國之後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你是誰?」 基福會採取輪班制,每次來的人都不一樣,再加上家庭醫師、送餐人員、救護車人員、急診室裡來來去去的醫生、護士們,一天下來我總要反覆被詢問:「你是誰?」 「我是她的媳婦!」 角色,似乎是最容易的答案,相應的義務既包套處理,也有簡易的參照行為模式,更容易落入他人與社會的期待。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讓人安心的安養院,從電話鈴響就可以知道 發表於 29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上岡榮信;譯/賴芯葳 確認安養院品質的要點之一,就是針對電話的應對。這比起閱讀介紹手冊或網頁都還要有效。 安養院最好要在電話鈴響三次時,或是四次接起。我認為,最好不要入住鈴響超過五次還沒接起的安養院。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因為它,原本開朗大方的媽媽變得陰晴不定、疑神疑鬼⋯⋯ 發表於 10 2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潘秀霞 我完全無法揣測媽媽的心理,她更無法完整表達或者解釋自己複雜的情緒。然而,媽媽的一反常態,透露了她失去倚靠的心靈上的不安。 在一次出國旅遊中,我發現六十五歲的媽媽,個性和脾氣變得不一樣,不再是那個我所認識大方、開朗的媽媽了。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那些沒說出口的愛,與抱歉 發表於 25 1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李瑟 康健雜誌社長 這一期《康健》的「熊健康出任務」是去探訪醫院裡的血庫。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生產、開刀還是化療,總有一袋袋的血在待命,輸進你血管內救你,它們是如何被製備的?我們這麼信任這套其實也不太清楚的流程、幕後的英雄,就像坐飛機時,完全信任連臉都沒見到的機長、機師、技師們。所以,別再只有謝謝醫生了,這套人人為我的體系,安全地固執地撐住所有的我們呢。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你一定會經歷的人生功課 發表於 20 8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天下文化 你是否發現父母開始不那麼健康,偶爾忘東忘西,不再是記憶中全能的超人爸媽?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走向黃昏,需要你照顧的一天,遲早會到來。愛不會改變,但你準備好用另一種方式實踐了嗎?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