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把消費者想知道但看不到的東西寫出來──專訪sway 發表於 29 8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sway 文/犁客 「這個水晶不該擺這裡啦;」在受訪的咖啡館裡,sway看看自己身後的水晶,笑著說,「做房仲業務基本上都會看點風水。」 完整文章
專訪 「並不是只想寫一部單純嚇人的小說。」──專訪《荒聞》作者張渝歌 發表於 27 2 月, 2018 By 犁客 文/犁客 「那時我的確覺得不該貿然開放,但又覺得有些朋友的說法有點過頭,」張渝歌說,「我開始想:事情一定要非此即彼嗎?不能走一個只有台灣有的路線嗎?」 先前發表過《只剩一抹光的城市》及《詭辯》兩部長篇的張渝歌,一直被讀者視為推理作家,不過在2018發表的《荒聞》裡,他做了新的嘗試。 完整文章
專訪 「與其說這本書分享的是廚藝和烹調步驟,不如說它傳達的是熱情和樂趣」──專訪《我的森林廚房》作者莊祖欣 發表於 28 12 月, 2017 By 犁客 Photo Credit: 莊祖欣 文/莊祖欣,整理/犁客 出國唸書之前,莊祖欣沒有自己下廚的習慣。當時她住在台北市中心,沒必要學做菜,況且父親從來不讓她和妹妹莊祖宜下廚──因為他老擔心兩個女兒不留神爐火,把房子燒了。出國之後,莊祖欣開始做菜的原因,也不是興趣,而是「餓」。 新書《我的森林廚房》前言,莊祖欣這麼寫: 完整文章
專訪 「台灣的教育其實沒有教人怎麼面對失敗。」──專訪《崩壞國文》作者謝金魚 發表於 1 12 月, 2017 By 犁客 Photo Credit: 謝金魚 文/犁客 「我真的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謝金魚的興緻很高,「我們有三百萬的退休人口,健康狀況都還不錯,不見得要全都去當什麼志工,也可以深入社區和老人聊天、討論,傳承記憶然後成為獨立學人,學院裡的人力也可以輸出,傳授相關技巧。獨立學人的數量增加,可以和學院裡的研究者相互刺激、交流發展。」 完整文章
專訪 「如果我的演員身分能做什麼來推廣閱讀,我都很願意去做。」──專訪連俞涵 發表於 1 4 月, 2017 By 犁客 文/犁客 「如果演員都能夠持續寫、寫出一本書,」連俞涵說,「大家看到了,應該都會覺得自己做得到吧?」 講這句話的時候,連俞涵有種揉合了肯定的好奇表情,「應該是這樣的吧?/一定是這樣的吧!」兩種想法,同時出現。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網路時代的重度閱讀者傅月庵:讀書無用!/「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第八次聚會 發表於 26 1 月, 2015 By Wolf 文/犁客 木造的老建築「閱樂書店」在夜色裡透著暖光,待「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的發起人老查講完活動緣起、參加的讀友們各自分享了最近的閱讀書籍,「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第八場聚會的主講人傅月庵老師站起來,接續大家的分享做了小結,然後說:「我要告訴大家,嗯,這話我待會兒還會再說一遍;」他頓了一下,微微一笑: 「暢銷,是種罪惡。」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