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的百萬得主陳思宏從小喜歡讀書,文學作品沒少碰,通俗小說沒放過。在藍領階級除了白天工作、晚上還做家庭代工好讓台灣慢慢經濟起飛的七、八零年代,家中人口眾多的陳思宏如何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 陳思宏以《鬼地方》一書拿獎,寫彰化永靖,再出版《佛羅里達變形記》,寫美國佛羅里達;2020年…
這幾個月文白之爭戰到遍地烽火,我這專欄或別人的專欄每天洗版引戰,但論戰這詞說起來大旗昭昭,其實也不過就貴圈的小茶壺小事件,可能真的像鄉民那句名言,喊聲時萬人響應,實際上不知道幾人親臨到場。 而相比我們這邊的小弱弱相殘,另外一樁國際關注的大新聞可能是中國的十九屆黨代表大會。面對大國強國崛起隨伺在側,我…
文/沈嘉悅 ※本文原載於【重讀者】,經同意後轉載 台北國際書展每年都要辦,但要怎麼辦?當售價不可能拼過網路書店、出版業產值又持續下滑,國際書展還有哪些選擇?是從增加人流著手,看看金流是否還有成長空間?還是回到書展本身的品牌與價值營造,從基本功做起? 綜觀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確實可以看見策展團隊及…
終於,逮到郭泰。 他遠在太平洋彼端,經由神奇的科技,瞬間出現於筆電的屏幕上。 「嗨!別來無恙?」老朋友見面,我熱情招呼。 「哈哈――,」猶如從前,他的笑聲宏亮而豪邁:「這樣會面太難得了,多聊聊吧!」 1. 純屬偶然因緣,拼出一道風景。 在我的編輯生涯裡,郭泰的幫助太大了。 是他,成全了遠流「實戰智慧…
文、攝影/陳心怡 繼《家變》、《背海的人》之後,王文興人生第三部長篇小說《剪翼史》是在每天只寫作兩小時的情況下,歷時十三年後才誕生的新作。在什麼都求快、怕落人後、恐漏失資訊的今天,要放慢腳步,除了勇氣,還需十足定力;王文興用這部創作極慢的小說,希望帶領讀者用更緩慢的速度來閱讀。 《家變》是王文興從 …
西西新書《試寫室》悄悄上市,沒有宣傳,這就麼突然出現在書店裡。說新書,其實是舊作,而且是近五十年前(1970年)的舊作,那年西西不過三十二歲,還那麼年輕。 舊作為什麼現在才出版?因為文章在《快報》專欄連載,一篇八百字,天天見報,西西寫完發排,底稿不留,也沒剪報,幸有心人提供完整剪報,文章才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