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利克 《自成一派》一書,作者寫出了自己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同時把過去的經歷和與家人共處的過程、父母從年輕到衰老的轉變、照顧者面臨的經濟與精神壓力等考驗,並對家的定義提出了新的註解。照顧者未來也有可能成為被照顧者,如何轉變自己的心境做好準備,迎接晚年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活出自己 人出生來到…
文/葛瑞絲.雷堡、芭芭拉.肯恩;譯/劉慧玉 挑剔背後的控制欲 充滿控制欲的人什麼都要管,無所謂重不重要。 某位女士抱怨她母親簡直在折磨她十二歲的女兒,只因外孫女沒依她的心意。外婆每次見到外孫女,總愛一把抓過來又親又摟,但小女孩只想敬而遠之。「她從不主動來親我」,或「她冷淡得像冰塊一樣」,外婆常這樣跟…
文/愛麗絲 「基本上榮民印刷廠印壞什麼,我們家就會出現什麼書,」從事童書推廣多年的張淑瓊,成長於圖書資源不特別豐沛的年代,因姑姑在榮民印刷廠上班,印壞的瑕疵書成為主要書籍來源,而因不少鄰居從事派報工作,父母「訂報支持一下」的念頭,也讓各家副刊落入她的涉獵範圍。 張淑瓊閱讀的故事來源,還有《電視週刊》…
文◎親職教育推廣人──陳其正 (醜爸) 「老師,現在我和孩子的關係已有很大進步,和伴侶的溝通也好多了。」 「讚啊!那和父母?我記得你說過也想面對和父母間的衝突。」 「再說吧!最近實在太累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說最熟悉我們、同時也和我們最陌生的人,大概就是父母吧!若非因過去恩怨糾纏,相信大多數人…
文/琳賽.吉普森;譯/范瑞玟 情感孤寂到底是什麼感覺?就來看看這人如何生動描述自己鮮活的童年回憶: 情感孤寂背後所傳遞的正面訊息 實際上,這種痛苦情緒與孤獨感是健康的訊息。大衛的焦慮是他們需要情感交流的警訊,若父母沒注意到,他們就只能把感覺深藏內心。當我們明白孤寂感的起因,就是邁向健全關係的第一步。…
文/葉揚 回到民宿,已是凌晨一點。 在那之前,他們在路上騎車兜風,繞著遠路,看到有營業的小吃店,或是便利商店,就停下來隨意吃點東西。 「遇到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就會想一個畫面,稍微安慰自己一下。」袁實恩嚼著麵說話。 「什麼畫面?」 「媽媽在晚上走進房間,幫我蓋被。」 鄭安然笑了,「原來你是媽寶啊?」 …
文/愛麗絲 「長得不漂亮、家裡又欠錢、媽媽不在家,當時我常懷疑自己是有價值的嗎?」自十歲那年起,因債務問題,陳雪母親長年外出工作,父親花費大把時間於夜市擺攤,排行長女的她,糊裡糊塗、別無選擇扛起照顧弟妹的責任。住在滿是債主的山村,面對街坊鄰居閒言閒語,陳雪既自卑又渴望被肯定,「功課好」成為她保護自己…
文/Mumu 每次只要我在粉專上放上神獸兄妹搗亂的照片,一定會有人問我怎麼處罰他們,彷彿不處罰就是沒有在教小孩一樣。 我自已是在一罪一罰的環境下長大的,不管是不是不小心的,都會被處罰挨罵,我只要弄壞東西或是考不好,就會提心吊膽一整天,想著該怎麼啟齒、等著回家被罵。害怕挨打挨罵、想要能藏多久就藏多久的…
文/愛麗絲 「廢文就像是種態度吧,用非正式的心態寫文章,但當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還是希望大家去讀這些內容的。」賴曉妍在臉書上記錄與家中三個孩子們相處的生活日常,親子生活在她筆下,寫來輕鬆詼諧,令人發噱,但幽默文字背後,卻有一套獨特的教養哲學。 這回出版《無意良母》,由賴曉妍書寫與家中三個孩子鹹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