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讀起來,心那麼酸,又那麼暖。 心怎麼可能不酸?四歲母離,避居美國,母女隔海卅餘載不相見,父親風流黑狗兄般,風流雲飄,經常失蹤。姊妹相依為命。 但何以不怨無恨?田威寧第一本《寧視》線索微露,有些成長中感受到的人情暖意,讓生命之樹潤澤露濕,不致枯竭。但顯然還有其他因子,也不是「我擁有召喚善意的眼…
父親,當然是我們能夠出生到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角色,還沒聽說人類出現孤雌生殖的案例。可是,如果我說的是,父親是家庭生活中不可能缺少的角色,可能有些和我差不多年紀或更長的朋友,就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過去有一首〈Mom Song〉非常火紅: 然後是應觀眾要求的〈Dad Song〉: 父親在家中的角色,有時…
文/田威寧 在父親非常年輕時,可能常忘記他有兩個女兒。 偶爾出現在飯桌上的兩百元是父親回過家的印記,父親停留在天寶年間的物價觀念激發了孩子求生的無限潛力—姊姊會把米桶僅剩的一點米煮成稀飯,教我和著紅糖一起吃,那稀飯的甜味,至今我仍清清楚楚地記得。有一回,姊姊發現廚房的櫃子裡有一小袋麵粉,於是把麵粉倒…
文/田威寧 窗外的「知了」「知了」異常清晰且無限擴大,像無形卻沉重的網劈頭罩了下來,層層疊疊,裡頭滿是不能曝光卻曝光了的內心獨白。 最後一次和父親見面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蟬在枝枒間中氣十足地叫著,在唧唧復唧唧,唧唧復唧唧中瀰漫著亙古之感,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父親的右手拱在左手掌上,像個小小的蒙…
文/愛麗絲 「看著眼前十八歲的女孩,她能鼓起勇氣、毫不逃避地去解謎,想想自己大她二十歲,難道我做不到嗎?」任職北一女國文教師,田威寧總從文字窺見高中少女細膩心思、敏銳觀察。或許是經文字交流真心相待,學生從田威寧文章裡得知她的人生故事,田威寧也成為學生們的傾聽者。 一位文筆極佳的女孩常寫母親,但筆下母…
文/愛麗絲 「我也想當比目魚啊,躺在沙子裡耍廢,有東西吃我再跳起來一下就好。」林楷倫也想舒服度日,但自己開發出的「魚之占卜」卻讓他事與願違,「我是鮪魚,鮪魚就是工作狂,紅肉魚是不能停下來的,要一直游下去。」 魚販是高勞動、高工時的職業,自凌晨三點到下午一點,購入漁獲、吆喝販售,是他們日復一日的魚市人…
文/愛麗絲 「論文改寫成書,除了拿掉學術語言,我大概在架構就卡關了兩、三年吧,」敲定架構後,謝嘉心印出論文全文,將各段標示號碼、手工剪下、黏貼紙片拼湊,依全書架構替論文各片段找到最適合的位置,重新梳理出如今《我的黑手父親》一書。「很神奇吧,不是電子檔排版,是自己手工剪貼的喔!」謝嘉心笑稱如此手作的方…
文/愛麗絲 「我很喜歡官藤宮九郎,那時就很想去《小海女》的故鄉旅行,」郝妮爾談及最初學日文的動機,除了報考政大台文所的研究需求外,還來自一次前往《小海女》故鄉——久慈市小袖海岸旅行,她理所當然地以英文詢問當地人問題,「後來我才發現,認定別人會説非對方母語的語言,其實是很失禮的一件事。」於是,郝妮爾學…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文真在多年以前就跟我提到非常喜歡《遠山的回音》,並且說胡賽尼的《追風箏的孩子》是她理解阿富汗這個國家以及此地人民傷痛的起點,她為受苦的人們感到很不捨。 因此,當「經典也青春」節目迎來第三百集,極力邀請文真來上節目談書的時候,她毫不遲疑地選了《遠山的回音》…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父親》(The Father)這部電影的焦點很容易集中在飾演主角安東尼(Anthony)的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身上,霍普金斯在劇中的表現相當精采,也就準確地傳達出這個角色幾乎沒有明說的心碎狀態。 要說霍普金斯撐起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