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紀錄片《他還年輕》,有一段吳晟說要趁頭腦沒壞掉前多寫一些文章。我聽到的是「壞掉」,字幕是「花凋」。 觀後座談,我對製片和導演說,字幕顯然打錯了,但錯得很美麗。製片回道,當初配字幕也曾猶豫,像是壞掉又似花凋,考慮到吳晟是詩人,或許用詞比較特別,且他看試片時,也沒提出異議,所以就花凋下去。 不可能花…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琳森說若他一生中只能推薦一本詩集,那就是《瘂弦詩集》。 他喜歡並受惠的詩人不少,但為什麼是瘂弦?他談起那個令人嚮往的時代,一群愛詩的人徹夜清談、辯論詩的理論、概念、主張,熱血激情,一股腦地寫詩、讀詩、吟誦詩,為詩與生命內涵奮進。而其中的靈魂人物是瘂弦。 …
世人對作家的刻板印象,除了熬夜、浪漫、具備戀愛體質、不善理財等等,另外便是作家擁有藏書萬卷的書房,一個寬大的書桌。 書房、書桌,何者重要?依據日本學者西山昭彥的論點,書桌比書房更重要。他在《勉強桌,造就千萬年收》一書中說:「嚴格說來,客廳與書房本來就該有所區分,不過,就算是單一房間,只要擺上一張專用…
文/史比野塔 詩人鴻鴻的上一本詩集《暴民之歌》後記是這樣寫的:寫詩之於我,不是在創造什麼精緻的文化,而是在實踐「文化干擾」。事實上穿梭劇場、出版與策展的他,皆是貫徹此一信念而為之。比方這次替華文朗讀節所策劃的「詩歌之夜」,便是希望能重新詮釋六零年代的台灣經典文學作品,開啓與現代對話的可能。 跨時代的…
有一種創作是破格的擬古,有一種文藝是暴君的詩學,這就是楊牧。巧妙掌握句讀,多方化用典故,拿捏意脈的斷與連,又能繼承漢語傳統文體的神韻。楊牧不好讀,但也很豐富,以下是詩人唐捐2018年5月15日在青鳥書店的分享,提供他看楊牧的一種眼光。 葉珊筆下的婉約與抒情傳統 在那眾神的黎明,即將展開台灣現代詩的第…
教過一年書,私立高職工商科,一週二十七堂國文課,二、三年級,五個班。 沒有道具,不會創意教學 ,只靠一張嘴,以及剛退伍的年輕憨膽。有點困擾的,不是備課,不是如何以白話譯解文言文,而是如何讓同學不要睡著,如何撐到下課。 來私立職校就讀的,大部分是聯考成績不如人意,從普通高中,從公立高職,退而求其次進來…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一之一:貴人隱地 2. 能結識柯先生,是我的幸運。 回首過去,自己這一生只能說「盡責」而已。而我在職場打混的本領,來自柯先生的引領和啓發。 那是發生在1974年的事,我從軍中退役,四處謀職。楚戈(1931~2011)讀了我寫的〈試釋瘂弦「如歌的行板」〉,把我推薦給瘂弦…
文/鄭宇庭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會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互贈書本與玫瑰;臺灣的六家獨立書店店長,也在今年的世界閱讀日準備了書單。他/她們為誰選了哪些書?為了什麼原因選那些書?倘若有另一個人看見他/她們的書單,認得出來這是誰選的嗎?以下就是他/她們選的書,以及某些拿到書單的人,對於選書人身分的…
文/犁客 「幫她們選書當然會先估量他們的程度,但是,」廖玉蕙道,「不要小看她們。」 廖玉蕙口中的「她們」,講的是自己的一對孫女;「估量程度選書」自然是廖玉蕙目前與她們共讀時的考量,但「不要小看她們」的體認,不止來自小孫女聰敏的回應,也來自廖玉蕙的童年經驗。 「我的母親學歷不高,但很喜歡看書,」廖玉蕙…
Photo from Flickr by d!zzy 文/廖玉蕙 回想我跟楊翠首次見面,距今已是四十多個年頭了。當時,我在《幼獅文藝》打工,奉主編之命前往東海花園採訪楊翠的阿公楊逵先生,在大鄧伯花迎風搖曳的花架下,當時猶然稚齡的楊翠就睜著一雙大眼坐在小板凳上靜靜聆聽。那次去採訪了楊逵先生後,洋洋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