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不科學的迷信舉止,卻被科學證實有安定身心的效果? 發表於 14 4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劉廷植;譯/游芯歆 完整文章
專訪 溫柔同理,讓科學走向日常,讓知識更有力量——專訪三月店長「哇賽!心理學」創辦者蔡宇哲 發表於 26 2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蔡宇哲提供 文/愛麗絲 「其實在我那個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對未來職業的想像是很狹隘的,」「哇賽!心理學」創辦者與總編輯蔡宇哲,從小被要求念書,當時心裡想的出路,就是念書的最高級——成為科學家。對照如今,蔡宇哲扮演的似乎是日常裡的科學家,走出高聳的學術象牙塔,用文字、影音,把科普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但踏入心理學領域,並不在他最初規劃內,而是轉了個彎的結果。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剩菜再加熱,為何會變難吃?廚藝科學家教你這樣做! 發表於 18 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章致綱 家中冰箱冷藏的剩菜,復熱後常常一塌糊塗;拜拜後的雞鴨魚肉,過兩天再拿出來熱,全家皺著眉頭、捏著鼻子,吃得好痛苦。 重複加熱過的肉,常有難聞的WOF,主婦容易誤以為是吸附了冰箱的異味,用力擦擦洗洗,還是白忙一場。 完整文章
專訪 小說的迷人之處在於,永遠保持對未知世界的熱情與好奇心——專訪《我們幹過的蠢事》作者賀景濱 發表於 15 12 月, 2020 By 愛麗絲 文/愛麗絲 「從有小說開始,探究的大抵離不開命運與自由意志的對抗,」賀景濱出版作品不多,卻總在書寫故事之外,探討更巨大、抽象的命題。出版上一本著作《去年在阿魯吧》已是近十年前的事,賀景濱的小說新作《我們幹過的蠢事》裡,探究的是撰寫前作時迴盪心中的提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把小牛的血輸進人體,然後旋即被控謀殺⋯⋯ 發表於 23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exels 文/荷莉.塔克;譯/陳榮彬 時間:一六六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地點:巴黎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我身上的每個原子都在更新──換完一輪之後,我還是「我」嗎? 發表於 10 8 月, 2020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打從有記憶以來,我就跟絕大多數小孩一樣,追問爸媽我從何而來。想當然爾,和絕大多數父母一樣,爸媽不會說出難以啟齒的真相,於是都說我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在垃圾桶裡撿小孩彷彿是為人父母的全民運動,像極了愛情。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如果你能賣「科學」,你就什麼都能賣! 發表於 15 6 月, 2020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我中學時最喜歡的課是作文課,儘管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可能不太好玩。雖然我沒啥天份,但喜歡的事就是比較能做得長久吧。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你說這世界很糟,我覺得你挺有思想──但你想錯啦 發表於 1 6 月, 2020 By Gene Photo Credit: Pixabay 你有沒有一種世界愈來愈亂糟糟的感覺?你覺得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還是一年更勝一年呢? 尤其這幾年一堆民粹型政客紛紛上台,各民主國家深受假新聞之害,又有冠狀病毒肆虐各國,老闆年年換新車、物價飛漲只有自己薪水不漲,氣候更加變化無常讓人搞不清楚春夏秋冬,香港的五十年不變縮短成廿年大變,新聞還告訴你一大堆各種悲觀的經濟數據。 完整文章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從Phedo哲學獎思考假新聞、科學和中華民國 發表於 13 4 月, 2020 By 朱家安 Photo Credit: Unsplash 「自然科學能窮盡真實嗎?」、「在網路時代談新聞的真實是有意義的嗎?」這不是法國高中生哲學會考的題目,而是台灣「Phedo哲學獎」的「科學與方法組」和「文化與社會組」徵文題目。Phedo哲學獎由一群高中老師和大學哲學系教授規劃,希望吸引高中生思考哲學問題,並組織想法產出論述,除了上述兩組,第三組「政治與法律組」的題目也相當「魔幻寫實」:「中華民國」是真實的嗎?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從異端之流到教科書正統,《自私的基因》只是實話實說 發表於 25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理查.道金斯;譯/趙淑妙 《自私的基因》一書出版十二年來,主旨已成為教科書的正統思想。 過程是十分弔詭的,不太簡單;書剛出版時並不被評為革命性的書,後來卻贏得完全相反的看法,再到現在成為正統的思想。讓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