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與光年外的未婚妻相遇,他自願成為太空中孤獨的傻瓜

文/金寶英;譯/馮燕珠 第一封信 航行第一天地球時間一日 在婚禮前,我先與朋友暫別,因為將有一段時間無法見面。確切地說,應該是四年六個月。朋友都答應到時一定會來參加婚禮。我們一起拍了照,我還送給大家可以放照片的項鍊,那是婚宴會館免費提供的小禮物。我說,到時就把今天拍的照片放在裡頭、戴著項鍊來參加婚禮…

母親空等的日子恰好都是雨天,她的眼眶也貼上薄薄雨霧

文/李欣倫 那天返家,父親正在頂樓花園。他穿著白色汗衫,專心為竹柏、石斛蘭、菩提樹、茶花澆水,聽我喊他,倏地轉過身來:「啊,妳回來了。」 簡潔話語中洋溢著欣喜、期盼,這是含蓄的父親對女兒表達親密的方式。 「嗯,我回來了。」花園盈滿植物芬芳。花園旁的小佛堂,父親供奉的水沉正悠緩飄散於藥師佛前,於虛空默…

我做了這樣的夢──夏目漱石的人生絮語

文/廖秀娟(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夢境是許多作家會使用的寫作手法,但是以方法來描寫「夢境」的,夏目漱石應該是日本近代文學中的第一人。而當中評價最高的,無庸置疑就是他發表於《東京朝日新聞》與《大阪朝日新聞》的作品〈夢十夜〉(一九〇八年七月二十五~八月五日)。〈夢十夜〉是一篇極具特色的作品,漱石試…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等待與陪伴是愛情最美的片段

文/陳心怡 什麼才是浪漫?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是眼前陪著你的陌生人,還是手機另一端你不曾謀面卻每天從0與1串起打情罵俏對話的人? 榮獲第二十屆台北文學獎舞台劇本首獎《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談的就始終讓人捉摸不清、又傷又想靠近的愛情,2019年11月由故事工廠搬上舞台。《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背景很簡單,…

「寫作是獨立而行的職業,無法與人為伍。」──專訪哈金

文/哈金;筆訪/犁客 「寫詩會使小說家更注意語感和風格。」哈金道,「而小說家寫詩往往多呈現戲劇性,這是好事。任何佳句本質上都是戲劇性的。」 台灣許多讀者認識哈金的開始,是他2000年在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的長篇小說《等待》,前一年,世紀末的1999,《等待》在美國得了美國國家書卷獎和福克納獎,細心點的…

出書並不如一般人想像得那麼好,但寫作是

文/安.拉莫特;譯/朱耘 對大多數作家而言,新書推出前的幾個月,是一生中最難熬的時期,很像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1]開頭二十分鐘,馬丁.辛(Martin Sheen)在西貢的小旅社房間裡完全失控的狀況。等待和幻想、快樂和陰鬱交替,令你筋疲力盡,此外,還加上在新書發表的…

極其喜歡

文/楚影 〈極其喜歡〉 曾經到過深淵 而今走來沒有惘然 往後也是並肩 向前的步伐已經熟練 如無懈可擊的詩句般 蘊藏迷人的柔軟 早就在那一刻開始關心 所有的情緒並且結論 界線模糊的季節 無妨記憶持續的書寫 對於幸福的理解 特別是我嚴重朝你傾斜 極其喜歡等待時 你像小貓看著我的真實 極其喜歡你像小貓 快…

【讀者舉手】如果等待無法避免──我讀貝克特的《等待果陀》

文/Miffy 《等待果陀》是 1969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山繆‧貝克特的代表作。劇中荒謬的劇情、重複無意義的動作、文字遊戲式的對白、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扁平化,都是荒謬劇的特點。《等待果陀》呈現出人類面對空虛無望處境時的無奈和恐懼,一種無處可逃和迷失的感受。貝克特也形容這部作品叫兩幕悲喜劇,人…

【小賴要背著吉他靠近你】怎麼就哭了呢?

文/賴儀婷 某天早上,我收到一位音樂圈老師的來信,為追夢的我加油打氣。我也回了一封信給他: 開始自己的音樂路以後,也學到很多,夢想只有真正往前踏了以後,才會看見路,而有再多熱情,都還是得面對市場的價值和競爭力,跟自己的關係。知道自己不足,除了更努力,也要懂得找自己的價值,才不會被淹沒在茫茫人海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