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頭拚書影】最白爛的敘述性詭計《Fraction分身事件》

只要是喜歡日本推理小說的人,應該都聽過「敘述性詭計」這個名詞。 敘述性詭計所指的,是作者利用文字敘事的特質,讓讀者只能在想像畫面的情況下,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覺,進而於小說揭露出真相後,發現整個故事與原本以為的根本截然不同,因此帶來一種彷彿整個世界全被翻轉過來的驚愕感受。 在大多數情況裡,敘述性詭計往往…

【布克新聞】S3EP24:日治時期明星高校生的文藝與戰爭生活──《芭蕉的芽》與《蕉兵戰時記》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台灣日本時代的日常生活,即使我們看到很多日本時代的文物與文獻,這些資訊卻很難被體驗化。 漫畫與文字創作不同,它幫助各種故事與題材,用視覺化的方式,構成一部作品。 所以日本時代的資料要被漫畫化時,它要經歷的困難並不比重新創作一本現代人的漫畫容易。 願意用漫畫做媒材創作歷史轉譯作品的,…

入口的明明是鮪魚壽司,卻認為自己正在吃鮭魚?

文/萩原一平;譯/王郁雯 這是東京大學廣瀨通孝(Michitaka Hirose)教授的研究,曾獲得 NHK 電視節目的介紹。 實驗中,受試者先戴上外形像護目鏡的頭戴式顯示器,顯示器其實運用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在螢幕上出現包覆著巧克力的餅乾後,將餅乾湊到受試…

優異的視力並非是人類生存的要素!?

文/納森.蘭特(Nathan H. Lents) 視茫茫的宿命 在我們細細考究人眼令人困惑的設計方式之前,容我先說明一件事情:人眼的功能也存在許多問題。舉例來說,許多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民眾,都必須借助現代科技的幫忙。在美國和歐洲,有三成至四成的民眾都有近視,必須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如果少了眼鏡的幫助,…

我們總是很相信自己的眼睛,事實上目測最靠不住

文/董志勇 前面講過,生活中的參照物無處不在,不僅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之中,還根植於人們的心中。行為經濟學的大量研究顯示,人們通常不會過多留意所處環境的特徵,而是對自己的現狀與參照依據之間的差別更為敏感。 接著,我們來看一個冰淇淋實驗。 實驗如下圖所示,有兩杯哈根達斯冰淇淋。 A 杯裡有冰淇淋七盎司,裝…

【讀者舉手】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是什麼?──《困在大腦裡的人》

文/Big Fish,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不知大家是否想過,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是什麼?或許你會說,因為我們有思想,可以自主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那麼腦部受傷的人無法自主行為,是否就代表他們沒有意識呢?嬰兒也無法自主行為,狀態與這些人類似,是否也沒有意識?「意識」聽起來很抽象,具體來說又是什…

每到一處就急著拍照上傳,反而會削弱你對景點的記憶?

文╱蔡宇哲 在一些知名的遊行表演、大型秀場中,總會看到有人拿著手機或相機一直拍照,甚至從頭錄到尾,有些演唱會還明文規範表演內容不可拍照或錄影,引來付費入場的觀眾抗議。這些拍照錄影的舉動,無非是希望將這麼棒的表演記錄下來,回去後有機會重溫內容。 但實際想想,拍下來後實際再看的次數有多少?會仔細看嗎?看…

【評書青鳥】聆聽,讓所有不友善,有了理解的可能

文/尤騰輝 在台大開授「社會音樂學」的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在這堂課的授課大綱上寫:「你必須讓耳朵持續不斷地再打開一點,從而讓身體乃至心智都愈加開放。在這趟旅程中,我們一起感受並思索跨時空、跨類型的音樂,如何與複雜的人類社會,緊密交織、相互推進。」 李明璁以聆聽作為一種邀請,作為一個體認世界的途…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怎麼那摸假!?──國防部廣告照片應該怎麼拍?

一挺隨意擺置的五○機槍,兩位姿態僵硬的士兵,國防部為營造形象的臉書貼圖,被批評為姿勢不標準,不夠專業。台灣近半數成年人口有服役的經驗,這樣的照片自然難逃法眼;但與其說軍方造假,我毋寧認為他們是誠實的。 說溜嘴的話,大抵是真話。從這個角度看,軍方這張照片是太真實了,它幾乎毫不掩飾、精準地揭示了台灣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