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銀珠;譯/張雅眉 沒有什麼想法是沉重到無法靠走路驅散的。 ──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我們所認為的熱忱是什麼呢?我覺得能帶著信念大聲宣揚某件事情的人是有熱忱的人。但不只如此,除了要大聲說出口,還要有毅力和恆心,才會產生信賴與力量,那才是熱忱。 長時間持續做同一件事並不容易…
文/張銀珠;譯/張雅眉 我有兩位主治醫師。一位是左腳,一位是右腳。 ──喬治.泰瑞維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我們一天走多少路呢?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利用交通工具通勤,消耗熱量的時間相當有限。就算幾乎沒有活動,現代人也不覺得有什麼不適,問題在於連短距離也不想用走的。 韓…
文/千宗湖;譯/王詩雯 在法國有個專為非行少年打造的「瑟伊」(Seuil)徒步旅行計畫。一名非行少年要與一名成人導師一起完成一千六百公里的徒步旅行,徒步旅行完成以後,法官、法院職員們以及相關人士便會舉辦盛大的派對。據悉,完成徒步旅行的青少年再犯率為百分之十五,相較於一般非行少年再犯率的百分之八十五低…
文/斐德利克.葛霍;譯/徐麗松 眾所皆知,康德[1]的人生沒有什麼冒險的成分,我們甚至很難想像有誰的生活會比他更平淡無奇。 他生於柯尼斯堡(Königsberg),死於柯尼斯堡,畢生不曾離開家鄉,不曾旅行。他的父親製造馬鞍和皮帶,母親非常虔誠且慈愛,家裡永遠聽不到吼罵聲。可惜他的母親在他少年時代就撒…
文/斐德利克.葛霍;譯/徐麗松 城市漫遊者與杜勒麗公園的風流漫步者截然不同。班雅明[1] 透過他對巴黎的風俗研究,讓城市漫遊者的角色變得名滿天下。他仔細閱讀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惡之華》中的〈巴黎圖像〉(Tableaux parisiens)、《現代生…
文/大衛‧勒‧布雷頓;譯/粘耿嘉 在獨自漫步時,即便只是幾個小時的時間,都會銳化我們對於這世界的感受,並使我們的意識與行動獲得自由。此刻,沒有任何事能阻攔我們心緒的奔馳與浪遊。觀看,就只是單純的觀看,一如時間的流動、思維的運作也都只與它自身有關,無涉其他。 因此,一個漫步中的人完全不需要對他人解釋自…
文/安保雅博、中山恭秀;譯/李俊德 有人說,「為了健康要走一萬步」。 為什麼是一萬步? 大家常用的計步器,在日本通稱為「萬步器」。這個名稱其實來自一九六五年YAMASA公司發售的「萬步器」。該產品能計測的步數似乎就是一萬步。 本來是根據美國學者提出的研究為基礎,能增進健康的步數是一週走六萬九千步,為…
文/ 亞然 讀博士,路遙遙又無止境,兩年之後進入第二階段,開始專心寫論文。為了心無旁騖,避世搬到德國南部小鎮杜賓根(Tübingen)。杜賓根是個大學城,出版社老總跟我說,文學雜誌《今天》以前的詩歌編輯、詩人張棗也曾在這裡讀書教書,還在小鎮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時光。 張棗離世之後,北島說張棗旅德這麼多…
文/黃惠如 要活就要動,除了站起來之外,許多人用手機或穿戴裝置計算「每天萬步」的目標,但現在這個健康常識也受到挑戰。 《走不得》在日本出版三個月就突破七萬本,連日本廣播協會(NHK)都曾報導。本書作者青柳幸利,他在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擔任運動科學研究室室長,這本書甫上市便引起日本社會熱…
文/冀劍制 如果一定要我從看過的書裡面挑出一本最喜歡的,我想我會選擇這本——《夏先生的故事》。 看到這句話,一定有人會覺得,那是因為我在幫這本書寫推薦序才這麼說的吧!事實上,這個推理的因果正好相反。 去年的某一天,我無意間和商周出版社編輯聊到我最推薦的幾本書時,正好提到這本《夏先生的故事》。這本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