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道魔法門,所以要加引號。她打開那扇「門」。

文/亞莉克絲.E.哈洛 Alix E. Harrow 譯/朱崇旻 外頭的街道不過是一道道被太陽烤乾的交叉條帶,最後通往滿是泥濘的河川,然而肯塔基州寧利鎮的居民從容漫步在泥土路上,把它們當成貨真價實的城市街道。他們與我擦身而過時,都會愕然地盯著我,轉頭竊竊私語。 一名偷閒的碼頭工人指著我,手肘撞了撞身…

這當然是徹頭徹尾的奇幻故事,但我發誓,這則故事也完全貼近現實

文/亞莉克絲.E.哈洛 Alix E. Harrow 譯/朱崇旻 這則故事的主角,是個找到了「門」的女孩。如果你常看奇幻故事,想必會知道我說的是哪一種「門」——這種門會帶你從平凡邁入不凡,從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邁入另一個世界的冒險。 故事中的女孩找到「門」之後走了進去,在那一瞬間瞥見了狂野、新奇而恢弘…

也許文明和野蠻的分野,並不如我們所想那般涇渭分明──讀泰斯凱蘭二部曲

文/楊詠翔(博客來Okapi「鹹水傳書機」專欄、自由譯者) 二○二○年,新銳作家阿卡蒂‧馬婷(Arkady Martine)以出道作《名為帝國的記憶》(A Memory Called Empire)奪得科幻大獎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殊榮,並於隔年推出續集《名為和平的荒蕪》(A Desolation Ca…

【讀者舉手】如果能預知自己的死期,你會怎麼做?──海萊因的〈生命線〉

文/黃夢君 〈生命線〉(Life-Line)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說。1939年,三十二歲的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在歷經了因病而被迫退役以及從政失敗之後,陷入經濟拮据的窘境,為了償還房子的抵押貸款,他決定投稿。一開始他打算參加首獎50美元的業餘寫作比賽,後來轉而把稿子投給《…

很難想像要怎麼樣的生活經驗才能寫出這麼多不同的情感──「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線上講座側記

文/犁客 「他就很像班上那種成績超好的同學;哈佛畢業、修了文學法學,也修資訊,當工程師之後又唸法學研究所、考上律師,還生了兩個小孩!」譚光磊說,「而且他的小說產量很可怕,現在可能已經發表超過一百三十篇,有段時間到處都看得到他的作品。」 譚光磊口中的「他」是劉宇昆──在中國出生,幼時移居美國,2011…

我寫作生涯的核心主題是:生而為人,究竟有什麼意義?——專訪《隱娘》作者劉宇昆

文/黃淑芳 ※原刊於【中央社】,經同意節錄轉載,原文連結請見文末 ※ 若用武俠小說的辭彙描述,劉宇昆(Ken Liu)是個罕見的奇才。他在中國甘肅出生,11歲隨父母移居美國,在哈佛大學一口氣修習文學、法律、資訊工程;畢業後先是在新創公司當工程師寫程式,然後做了律師,主攻專利與企業法務,利用每天搭火車…

【讀者舉手】生命的旅途中,孤獨是唯一的常數──讀《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文/黃夢君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作者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生前是文學院教授,他任教於俄亥俄大學的期間,時常與一位同事下西洋棋。這位同事名叫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也是一名小說家。 大家可能都聽過《24個比利》(The …

為了辦案,他們複製整座城市,再把警察送進去跟假人互動

文/布蘭登.山德森;譯/傅弘哲 身為這兩千萬人口的城市中唯二的真人,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接住了搭檔拋給他的墨西哥捲餅。 「哪一邊有黃芥末醬?」他問。 「黃芥末?」查茲(Chaz)回應,「誰會在捲餅裡加黃芥末啊?」 「就是你,哪一邊?」 查茲咧嘴笑,露出一口完美的白牙──那全都…

身為一臺無情的殺戮機器,我沒幹掉多少人,倒是追了很多劇⋯⋯

文/瑪莎.威爾斯;譯/翁雅如 在我駭進自己的控制元件後,原本可以就此成為瘋狂殺人魔,但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連上公司衛星的娛樂頻道訊號。於是,自那以後已經超過了三萬五千小時,這段時間我沒幹掉多少人,倒是──大概啦,我也不知道──幹掉了近三萬五千小時分量的電影、影集、書、舞臺劇和音樂。 身為一臺無情的殺戮…

全新中譯版重新出版、改編電影即將上映,「甜茶」提摩西化身科幻史詩《沙丘》主角

編譯/愛麗絲 我不能恐懼,恐懼會扼殺心靈。等恐懼消散後,只有我會留存。 演員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飾演《沙丘》(Dune)改編電影主角保羅.厄崔迪(Paul Atreides),日前釋出預告片,廣袤無垠的沙漠中,將上演史詩般壯闊的科幻故事。 《沙丘》原著由法蘭克.赫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