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看完這集再去讀那本書,你會讀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有人說《科學怪人》是第一本科幻小說,也有人說《格列佛遊記》是第一本科幻小說──《科學怪人》一看書名就又科(科學嘛)又幻(怪人嘛),這很好理解,但《格列佛遊記》到底哪裡科幻了?它不就是格列佛到小人國去拉軍艦之類的冒險故事嗎?它是兒童文學、或者感覺像是奇幻,再怎麼講也不會是「科幻」吧? 不過,稍加解釋,…

類型的裡面,和類型的外面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許多年前,公事場合,有個擔任主編的朋友說,「小說就兩種,類型小說和文學小說」,俺聽了差點以為這人誤入什麼邪教還是被外星生物取代了身分,結果人家是認真的。 這說法問題當然很大。假定「類型小說」是內容符合某個「類型」標準的、「文學小說」是內容符合「文學…

這兩個沒有重大案件的故事,為什麼算是好看的推理小說?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類型小說定義一直是種好像人人有共識,其實各自有想法的東西──而且那個各自的想法可能很模糊。就算是個相對清楚的想法,例如某甲認定就是要怎樣怎樣的故事才算是某種類型小說,被創作者、評論者、編輯、文學獎評審及其他讀者認定的該類型小說裡,也總能找到不怎樣怎…

這些閱讀,幫大家撐過全球大疫的這一年

編譯/愛麗絲 疫情肆虐,各式防疫措施下,習以為常的生活被迫改變,這番場景,讓我們彷彿置身於科幻小說的描述之中。「作為科幻小說的愛好者、作家、編輯和講師,類似場景無疑已出現在我腦海無數次,」卡內基梅隆大學科學學院(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Mellon Co…

【一週E書】當年那本不合時宜的書,現在變得「很合時宜」

文/犁客 回顧20世紀的八零年代,會發現那是個相當奇妙的年代。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將近一個世代,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經濟復甦、娛樂事業篷勃發展,許多思考及主義的衝撞在這個時候被收納進入商業體系,而各式怪異的、浮誇的、令人瞠目結舌的誇張展演,則用一種理所當然的炫目姿態出現在各種媒體裡。 商業機制容納…

有限制才有創意!──《屍人莊殺人事件》如何從舊樣版裡另闢蹊徑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前些日子訪問作家張亦絢時,聊到類型小說文學獎難評之處,可能包括類型小說大多具備某種樣版,不大容易看出創意。 不是參賽者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沒創意,是不大容易出現令人眼睛一亮的做法;類型小說的歷史發展得越久,要做到這點可能就越不容易。 這對有志於創作類型…

這個故事,讓史蒂芬.金冒出一身美好的冷汗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初讀《其實你不懂我》(You Will Know Me)的時候,俺不大明白這個故事「懸疑」在哪裡,也搞不懂為啥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會在他的推特上吶喊,「這本小說實在太了不起,讓我冒出一身美好的冷汗。」(What an excelle…

「你再浪費不起時間,耗在爛人身上。一樣的,爛書也是。」──專訪駱以軍

筆訪、整理/犁客 「我現在鏡文學寫的這個長篇,就是個科幻。但我沒有很足夠龐大的科幻閱讀庫,所以我的科幻,可能是『尼安德塔人的科幻小說』啊。」駱以軍說,「它可以還是我特有的暴力、耽美、糾纏團繞、迷宮之戀。但我並不會真的譬如劉慈欣的小說,賀景斌的小說,伊格言的小說,李奕樵的小說,這些是真的有硬科學知識的…

【一週E書】你以為和那個距離遙遠,但其實你和那個臉貼著臉

文/犁客 曾聽某編輯說:小說就分兩種,一種叫文學小說,一種叫類型小說。 這說法或許不能算全錯,但肯定不能算對,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文學」這個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詞,其實在大多數人心裡都定義模糊。 沒有人會說經典作品《一九八四》不「文學」,但它很明顯可以歸類到類型小說當中的「科幻小說」;沒有人會說金庸的…

想用閱讀增進寫作力?首先,你還得讀對文本才行!

編譯/白之衡 許多研究報告都曾經告訴過我們,閱讀可以改善寫作能力,因此專家會鼓勵我們多閱讀。但閱讀並不表示只要是文字就照單全收,除了閱讀的內容要慎選,更要學會「細讀」,才有可能帶來莫大成效。 作家蘇珊.雷諾茲(Susan Reynolds)曾經著作《活化你的寫作腦:如何運用已證實的神經科學成為更有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