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千年之城的變與不變 發表於 9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flickr 文/李清志 京都這座千年繁華之城與我的家族成長,牽扯著一段無法明晰的記憶斷層,多年來我一直試著從嚴峻的父親言談中,去拼湊那一段空白的種種,在記憶拼圖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拼湊出京都生活的種種,那些在壽岳章子書中所描述的京都,混合著我的記憶片段,似乎已經完成了一幅完整美好的京都生活圖畫。 完整文章
專訪 每年讀四十幾本書、每本寫三千到一萬字心得,只是剛好而已──專訪七月店長黃欽勇 發表於 3 7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我一年讀四十幾本書,每本都寫三千到一萬字的感想;喔,」黃欽勇補充,「這些還不包括工作上要讀的資料和公司產出的報告。」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期待自我毀滅。活著是為了死」 發表於 10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陳銘磻・繪╱Jupee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出生東京四谷區永住町的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是平岡家長男,祖父平岡定太郎,祖母夏子;父親平岡梓,曾任農林省水產局長;母親倭文重。三島之後,另有妹妹美津子與弟弟千之二人。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在她筆下,是曾在古都慢行的腳步,才會走到的京都滋味 發表於 13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瞿筱葳 拿到《京都 寂寞》書稿之後,我沒有一口氣看完,花了幾天慢慢讀。因為每一篇都實在好看,有時清淡悠長,有時喜感又驚喜,讀了放下還能回味其中場景一二,捨不得太快讀完。 認識欣穎是這幾年的事,隱約知道她肚子裡藏了許多關於京都的故事。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訝異發現京都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竟沒人知道五条樂園 發表於 9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宋欣穎 日文有個詞叫作「穴場」(あなば),意思是極少人知道的秘密景點。 一直以為京都如此的超級觀光都市,不可能會有不為人知的景點⋯⋯直到有一天,發現了「五条樂園」的存在,簡直就像是愛麗絲夢遊時掉入的神秘洞穴,徹底體會到「穴場」一詞的奧妙。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石燈籠庭院間, 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神境界 發表於 16 10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行遍天下 撰文.攝影|行遍天下 在京町家以綠意抹茶,品日本茶文化精髓 創業已300多年,來自宇治品牌,由自家種茶、加工,至第4代才開始販售茶葉並打開知名度,至今已傳至11代。不過「丸久小山園」卻不過分擴張與大張旗鼓宣傳,保持著「以品質為本的製茶」,把曖曖內含光茶文化精神發揚至國際。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書院氣質建築中,細尋日本皇室家徽「 裡菊紋」 發表於 16 10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行遍天下 撰文.攝影|行遍天下 距離京都車站約20分鐘車程,隱於市區內、卻又彷彿隨即鑽入靜謐山野之中,就在吉田山上,有一座遠離塵囂、孑然獨立的傳統日式旅館。 在傳統的日式旅館領略日本文化的精髓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川端康成: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發表於 10 6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pixabay 文╱陳銘磻・繪╱Jupee 一八九九年六月十一日出生大阪北區此花町的川端康成,幼時孱弱多病,家人呵護備至,少跟外界接觸,導致生活封閉、性情孤僻。三歲前,雙親感染肺結核,先後辭世,由祖父母收養,寄居大阪三島郡豊川村舅父的黑田家。七歲時,祖母棄世;十歲時,唯一的姊姊芳子罹患熱病,併發心臟麻痺夭折,親人接踵過世,他的精神受盡折磨,難忍熬煎,僅能藉助閱讀加重生命能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老房子新時尚:來去町家老屋住一晚 發表於 13 3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淑玲、游琁如 錺屋 要說京都的京町家住宿,真的不能錯過「錺屋」。走遍20 多家老屋子空間旅店,錺屋很不一樣,這間由原本的藥局改成旅店,外頭的老木板上寫著「六神丸」3 個大字,這是大正時期的房子,帶有和式混合洋派的古典風格,建築外觀可以看出線條與幾何的運用細節,屋內的許多格局仍與經營藥鋪時相同。 住進百年老藥鋪旅宿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京都承載了回憶,包括曾經摩登的過去 發表於 9 2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柯鈞彧 「觸景傷情」,看到的是景,翻上心頭的是過去的種種。我們對一個地方有喜愛有厭惡,或許都不是對那地方的真實感受,而是對所經歷的回憶,所說的一字一句,所在的一分一秒有著濃烈的情感。你的京都、我的京都、每個人的京都,一定都有屬於一段自己的旋律。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