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昱樹 做了外送工作之後,我開始覺得,臺灣人越來越會享受生活,以往聖誕夜、跨年夜、除夕夜,大家多半是親朋好友找餐廳聚會狂歡,現在有便利的外送服務,在家訂餐點過節日,比出門去人擠人更舒服。 過年扮財神,送餐也送財 過年期間的外送員和店家都比往常少很多,但是外送公司還是會順應我們的民俗,過年期間接單…
文/金夏永;譯/馮燕珠 外送難度最高的,要算是高層大樓或保安管制嚴格的地方。不是身體上的疲累,而是通常會花很長的時間。在高層大樓等電梯的時間很長,錯過一部往往要再等五~十分鐘,好不容易搭上電梯卻每層樓都停。有時還會遇到同行,「CJ大韓通運」從十四樓進來,到了十二樓門一開,「Barogo」也進來,九樓…
文/林昱樹 客戶訂餐寫清楚地址,我們依照導航抵達地址交貨,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就是有人不好好寫,增加我們外送的困擾。 很多學生訂餐的地址會寫:「學校左側的第幾面柵欄」、「從校門口旁的第幾根柱子」、「校門口往右的第幾支路燈下等」⋯⋯各位同學,不是每個外送員都很了解你學校周圍的環境,我們也不會心電感應,…
文/林昱樹 很多人以為外送員接單,是接到訂單就可以知道客戶地址,如果發現客戶是在公寓或百貨公司裡,不想花力氣爬樓梯,或浪費時間停車跑進跑出,就可以直接棄單,我要澄清:沒有這回事。 小綠的系統上,接訂單的程序其實是一關一關的,第一關是收到派單,這時只會看到店家的地址,和外送員到店家再到客戶處的總距離,…
文/翁玉玲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送服務,不只提供許多人生活上的便利,在疫情期間也提供居家辦公或居家隔離休養的民眾日常安頓和穩定心情的管道,《接單人生》是偏向研究性質的一本書,透過近距離觀察,剖析零工們從事此行背後的原因。 研究視角探訪零工實況 以Uber、TaskRabbit、Airbnb、Kitch…
文/孫明德 後疫情時代,不同產品項目冷熱有別,跟疫情造成生活型態轉變明顯有直接關係,但更重要的是,有哪些消費行為被影響,進而造成消費業態的長期改變? 1. 台商、台幹回到台灣,帶回投資、消費熱潮 隨著中美貿易戰與疫情的影響,有不少台商、台幹回到台灣,也帶回來大筆的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明顯…
文/阿川佐和子;譯/邱香凝 父親極度厭惡感冒。尤其年過五十五後,他還自信十足地宣稱「我一旦感冒,不花上一個月是治不好的!」因此,只要發現家人有點感冒跡象,立刻瞪著對方問「感冒了?」接著迅速摀住自己嘴巴,含混不清地嫌棄道:「總之不要靠近我!」 這麼大叫之後,又揮著手說:「去!去!」那一臉敵意的模樣,簡…
文/亞當.藍辛斯基(Adam Lashinsky) 譯/謝儀霏 2017年3月Uber爆出另一則醜聞,引發各界嘩然。《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揭露Uber 多年來,使用名為《灰球》(Greyball)的祕密程式,在未得到當地批准而營運的城市裡,如美國的波特蘭、波士頓、帕里斯…
文╱王天中 怎麼樣才算「在韓國生活過」?韓文老師小金說:「沒親自叫過食物外送,就不能算在韓國生活過!」 有天上課,小金老師問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比起來韓國觀光的遊客,你們覺得怎麼樣才算真正在韓國生活過?」 大家答案五花八門:「去過汗蒸幕」(韓國式的三溫暖)、「習慣擠地鐵和搭公車」、「敢吃辣和生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