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行動,而非「當作多了個女兒」這樣的話語

文/鄭蓮喜 生完孩子過了三週,公公因胃癌而動了開腹手術。也因為公公與婆婆都是擔任教職,所以開刀日期選在二月春季放假。 在鳥致院娘家坐完月子的那個星期六下午,我打包行李到了婆家。公公開完刀在家中休養,人沒什麼精神,婆婆憂心忡忡地擔心新學期就要開始,若是自己去上班了,不知公公該如何是好。 爸爸在我整理行…

「這問題豈是我這小小人妻能解答的」——專訪《我有結婚病》作者陳又津

文/愛麗絲 「朋友一邊哭訴一邊說:『哎,我大概是有結婚病吧!』」某個週間夜晚,陳又津的友人來訪家中,隨口蹦出的這句話,成了陳又津這回新作品《我有結婚病》的靈感來源之一。 當時友人細數算命的說自己有幫夫運、她經濟獨立也願意付出,但男友就是不肯和她結婚。「其實我邊聽,都覺得好想訪問她喔,」但陳又津記起自…

女婿被招待,媳婦招待人

文/逆媳;譯/陳采宜 和婆家人一起吃飯的某天,我們一起去吃烤肉,公婆、我們夫妻,以及小姑夫妻,總共六個人分坐在兩個烤盤前面。 很不幸的,我和婆婆、妹夫形成一組。排除年紀最大的婆婆,烤肉的工作將由妹夫和我其中一人來負責。通常這種時候,都是先拿夾子的人來做,因此我希望妹夫先站出來。 然而,他可不是個省油…

「女兒的命運像媽媽」這是我最討厭的話之一

文/逆媳;譯/陳采宜 「女兒的命運像媽媽」。這是我最討厭的話之一,我害怕自己會活得像媽媽一樣,所以下定決心,不斷告訴自己絕對不要過跟媽媽一樣的生活。因為如果媽媽看到我像她一樣過活,一定會很心痛。 媽媽跟我一樣屬虎,二十四歲便結了婚,婚後沒多久生下我。眼睛到底是蒙上多厚的紗,才會在那個美好的年紀鼓起勇…

「你婆婆生病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文/吳品瑜 二○一四年三月,全家自旅居五年半的上海,搬遷至吉隆坡,從灰霾沉靄的料峭春寒,來到怡紅快綠的熱帶雨林。誰知道尚待在服務型公寓,努力找尋新住所的我們,在第三週的某個晚餐後與婆婆網路視訊時,得知她因食欲不振與下肢腫脹,隔天得緊急入院檢查。幾日之後,先生難過地說婆婆是膀胱癌末期,癌細胞早已擴散下…

被孤立的「兒子照顧者」

文/上野千鶴子;譯/薛寧心 進入二○○○年代之後,躍升為高齡者受虐加害人首位的不再是媳婦,而是兒子。由於兒子照顧者的人數比例上較少,因此要說兒子成為施虐者的概率非常高,一點也不誇張。一般認為,施虐的機率與一起相處的時間長短有明顯的關聯。 媳婦虐待的案例比較多,單純只是因為媳婦照顧的比例很高。可是兩相…

媳婦永遠不可能成為女兒,女婿不可能成為兒子

文/金惠男;譯/何汲 不久前,在我和好友們一起聚會的場合裡,一位朋友說:「天啊!我沒想到我的兒子竟然會這樣。他以前都不會這樣,結婚後都只顧著他老婆。他怎麼能這樣對我呢?」我噗哧一笑,回應她說:「兒子結了婚當然要配合他老婆,為什麼妳會認為應該要配合妳?」朋友的兒子已經不是什麼都不會,需要父母照顧的孩子…

女兒們在天平上躊躇

釜山的海東龍宮寺,自入口開始,有一百零八階,沿路拾級而下,再沿著原路返回。路邊的石壁裡,有一尊佛像,得男佛。與我同行的母親注視著佛像,半晌,她小聲說,妳摸一下吧。聞言,我心底如亂石投入,不健康的蕩漾,但顧及形象,輕聲道,回程再說。半小時後,我們又狹路相逢了那位得男佛,可好,又僵了,母親的聲音跟姿態都…

我希望孩子不再是爸媽的兒子和女兒,而是用自己名字生活的獨立個體

文/金英朱;譯/劉小妮 我跟公婆提交了辭職信,也跟先生提了離婚。背在我肩膀的重擔一個個被卸了下來。接下來,自然把眼光望向兒子和女兒。兒子和女兒大學最後一年的上學期剛結束,下學期即將同時畢業。我想在最後一個學期開學前,先幫孩子們做好心理建設。 「等你們畢業之後,就要離開這個家獨立生活。你們各自去找自己…

「我不想再當媳婦了。爸爸、媽媽,真的非常抱歉。」

文/金英朱;譯/劉小妮 這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我交給公婆一封不再當媳婦的辭職信。那時正好是中秋節前兩天。這個想法並非長時間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其實當時的我,在某種程度上早就擺脫了所謂媳婦的過節壓力。但越靠近中秋節,我還是會感受到一股小小的壓迫感。在那一刻,我突然連這種壓迫感也想通通擺脫。當然我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