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整理/工三行銷 「混亂世代中的文學對話──獻給十六歲少男少女的一本書」系列,邀請到長年在校園與少男少女分享閱讀的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於講座前夕,宋怡慧與讀者分享她與文學相遇的歷程,以及推廣閱讀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文學帶來的叛逆革命 「文學對我來講就像是氧氣,它是真實存在於日常生命的一部份;…
約莫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因故獲得了長生不死的能力。只是,由於某個神祕的原因,使他無法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因而促使他得不斷在世界各地遊走,除了逃避梵蒂岡教廷橫跨數百年來的追捕,同時更透過自己豐富的見識,就這麼成為了人類歷史的潛在推手。 對於有追劇習慣的人來說,小說《傳奇之人》(The Man of L…
文/犁客 大約二十年前,從1999年進入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叫「千禧蟲」──因為個人電腦大約在八零年代開始普及、網際網路在九零年代開始爆炸性地成長(當然,以現在的速度來看,那時網路的傳輸速度和成長速度都有夠慢),但許多電腦資料當中的日期設定可能在日曆從「99」變成「00」的時候導…
編譯/愛麗絲 1915 年,卡特・烏德遜出版《黑人遷徙百年史》(A Century of Negro Migration,暫譯)。在書中將 20 世紀初,大批非裔美國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由美國南方遷徙至北方的大遷徙,定義為黑人文化的嶄新階段。隨著黑人識字率因遷往城市逐漸提高,卡特也因此書成名,…
編譯/暮琳 雖說買書目的千百種:裝文青、跟上話題、購物衝動,或純粹是封面太美麗⋯⋯反正本來就沒人說買了書一定得讀,但,就是有那麼幾本書被買回家積灰塵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夥伴。話說到這裡,大家的心中一定默默浮出了某幾名候選人的身影,大概長得又厚又重、印著某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而作者早已是幾百年的古人。然…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如許多人讀《唐吉訶德》、《小丑眼中的世界》,或者觀影《飛越杜鵑窩》,你會笑出來,又深深感受到哀傷,這是我認為,對好的文學或電影藝術最高的讚賞。 最近,我聽到文學愛好者友人談到讀新譯本《白鯨記》,正是這樣的評價。 如何體會到一種輕盈的荒謬感,又隱約受到沉…
文/犁客 「其實我最早的翻譯練習,」陳榮彬說,「譯的是講義。」 陳榮彬唸成功高中時加入校刊社,開始接觸哲學,「放學之後大部分同學去補習,我都跑去重慶南路的書店看書,中國哲學、西洋哲學,或者尼采,後來喜歡歐陸哲學,讀的就是法國、德國思想家的東西,總之什麼都看。」 高中讀尼采可能有點似懂非懂,不過早早接…
文/安.拉莫特;譯/朱耘 對大多數作家而言,新書推出前的幾個月,是一生中最難熬的時期,很像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1]開頭二十分鐘,馬丁.辛(Martin Sheen)在西貢的小旅社房間裡完全失控的狀況。等待和幻想、快樂和陰鬱交替,令你筋疲力盡,此外,還加上在新書發表的…
文/犁客 最近上線的精采電子書多得有點目不暇給。 如果你喜歡讀歷史小說,那理應不該錯過高陽。名列高陽兩大經典之一的《慈禧全傳》電子書全套上架,許多戲劇當中對慈禧的描寫,其實都來自這套書──對於慈禧當年究竟如何的真相,近年開始有研究者進行翻案,與高陽的小說不盡相同,但要讀人性、要窺宮鬥,高陽的作品仍是…
文/龐文真 有位小說家在32歲時,完成了一本30萬字的小說;這本書在小說家逝世40年後,才獲得重視;再過40年,一位企業創辦人因為喜愛這本書,而以書中角色姓名為其咖啡店命名;又過了40年,這家咖啡連鎖店遍布五大洲,深入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這家咖啡店,就是Starbucks,這位作家,就是美國作家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