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1500年前沒有亡國感但很不普通的「普通元年」 發表於 11 12 月, 2019 By 祁立峰 Photo Credit: Pixabay 轉眼2019年又來到盡頭,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臨了。雖說「亡國感」(或芒果乾)在網路、媒體、鄉民間反覆播送,但我實在不敢講2020到底算不算又會不會是亡國的一年。不過若要回過頭講我熟悉的六朝時代,我倒是想講一下距離今日整整一千五百年前的西元520這一年。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與其成天罵爛媒體,不如多鼓勵好媒體 發表於 27 6 月, 2019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媒體亂象,現象五花八門,原因錯綜複雜。腦子一閃便想起很多令人哭笑不得、搖頭嘆息的荒誕報導,許多粗糙甚至於粗暴的新聞處理手法,真要探究,光是維基百科條文「臺灣媒體亂象」所收,即看得人眼花撩亂。 臺灣媒體亂象如毒瘤,割不斷,理還亂,有的人憂心忡忡,有的人痛心疾首,有的當酸民發砲,嘲諷媒體,奚落記者,有的尋求出路,尋找桃花源。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末日來臨時,他相信這部《百科全書》是人類知識的安全存放所 發表於 12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ouble-M 文/路易斯.達奈爾;譯/謝孟宗、林瑞堂 完整文章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三個反對網路實名制的理由 發表於 21 5 月, 2018 By 朱家安 Photo Credit: Unsplash 網路速度越來越快,社群網站越來越發達,人線上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在網路上跟自己本來就認識的朋友聊天,也和陌生人對話。網路促成人際溝通和協作的威力之大,足以在幾年內發展出人類有史以來最豐富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目前最努力讓「書」這種型式延續下去的載體 發表於 20 3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臥斧原刊於【Medium】,經作者授權轉載 法國最大出版集團Hachette Livre的執行長Arnaud Nourry說電子書沒什麼創意,是個笨產品。 這段訪談刊載在2018年2月份的媒體上,如果不知來龍去脈,可能會覺得Nourry是電子書的抵制者;不過事實上,Hachette Livre是最早加入亞馬遜(Amazon)和iBook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從剎那到永恆:時間當中有哪些祕密? 發表於 6 2 月, 2017 By Gene Photo Credit: Pixabay 光陰似箭,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比較快的,沒一會兒,春節假期就過完了,還沒補夠眠就要上班了Orz 「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小時,會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鐘,會覺得似乎過了不只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的名句。即使不快樂的時光,也能夠過得飛快,尤其是當人年紀愈來愈大,就越來越有時間過太快不夠用的感覺。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意識到自己說的話有人在聽,會強迫我們思考更精確 發表於 16 11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克萊夫.湯普森 二○○三年,肯亞出生的歐麗.歐可洛是個年輕的法律學生,她在美國讀書,卻還是對肯亞的政治念念不忘。有很多事情都讓人放不下。肯亞是個政府貪污腐敗的污水坑,在貪腐印象指數裡幾乎是敬陪末座。歐可洛花了無數時間跟她的同事談論此事,直到最後有人提了個明顯的建議:妳為什麼不開個部落格? 完整文章
老貓出版偵查課 【老貓出版偵查課】如果我是Readmoo總編輯 發表於 20 6 月, 2016 By 老貓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art Everson 本文只是拿Readmoo當楔子,真正的題目應該叫做「電商媒體的想像」。本文全是想像,如果太好笑,諸君付之一笑可也。 因為Readmoo是網路書店,所以在Readmoo上建立新聞、媒體頻道,應該跟一般利基型新媒體要做的事非常不同,事實上應該說是非常有利才對。 完整文章
專欄, 維斯塔愛看書 【維斯塔愛看書】《從一杯可樂開始的帝國》:簡單享受的背後一點都不簡單 發表於 17 11 月, 2015 By Vista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on Graham 雖然時序已經進入十一月深秋,但秋老虎的威力卻仍十分兇猛,毒辣的陽光讓人猛冒汗,讓許多路過的行人連想都不想地跑進便利商店,打開冷飲櫃隨手買一瓶可樂。結帳之後,張開口咕嚕咕嚕把黑色液體倒入喉中,炎熱的暑意在當下彷彿也消退不少。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可口可樂(英語:Coca-Cola;簡稱 完整文章
專欄, 老貓出版偵查課 【老貓出版偵查課】編輯把關是不是出版社不可替代的價值? 發表於 15 8 月, 2015 By 老貓 Photo credit: Arthimedes/Shutterstock.com 在數位出版的時代,出版社將會發現自己在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岌岌可危。過去五百年,圖書這一行的產業主導權,從印刷商慢慢轉移到賣書商,最後終於穩定在出版社的位置上。 印刷商變成行業的加工製造商,他們不再承擔出書風險,改成只賺取穩定的生產毛利。圖書業大部分因暢銷而產生的高毛利,都由出版社獲取,但滯銷的風險也全落在出版社肩上。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