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美國南方肆無忌憚的種族歧視──諾貝爾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與人生

編譯/愛麗絲 很難想像沒有托妮‧莫里森的美國文學,她是我們的良心,我們的先知,是忠於真實的發聲者。——歐普拉.溫芙蕾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肯定的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於2019年8月5日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在她六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共完成十一本小說,五本童書,兩齣戲劇,一首歌…

【經典也青春】(怎樣獲得最大的自由?)簡單些,再簡單些──談《公民不服從》

文/陳蕙慧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這是「經典也青春」節目第三次有領讀人指定要談梭羅,大概是僅次於夏目漱石深受喜愛的作家了。 由紅桌文化出版的《公民不服從》一書中收錄了兩篇梭羅極重要的演講稿,分別是〈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 我認為,前者是後者的人生哲學態度;而表面看似批判工業革命…

巴黎生活便宜到讓美國作家紛紛跨海定居,海明威還特地為文讚美?

文/陳榮彬 The Lost Generation,失落的一代。 「甚麼是失落的一代?」、「他們為何失落?」如果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就等於對二十世紀初的英美文學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謂「失落的一代」,其實包括兩種人:一種是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洗禮後仍然可以倖存,並且想要靠著寫作在文壇闖出名號的年輕知識份子…

戳破那泡沫:鄭順聰讀歐康納《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

文/鄭順聰 事情是這樣子的,你耽溺在書本中,渾然忘卻小說以外的世界,冷不防就有個傢伙(爸媽、孩子或是惱人的另一半),拜託你去街巷口的超商,買罐飲料。 你不耐煩不想動,回了一句:「不會自己去啊!」無禮的態度就是錯,那傢伙惱了,你無可奈何,只好暫時脫離書本,短褲拖鞋地拎著鑰匙出門,口中反覆持頌:某品牌,…

那個一直說「不」的男人巴托比

文/群星編輯室 十二點半過了,「火雞」臉上開始泛起紅光,打翻墨水台,也開始吵吵嚷嚷;「鉗子」靜了下來,變得溫和有禮;「薑汁餅」啃著蘋果,吱咂出聲地吃著。而巴托比依舊站在他的窗前,動也不動,對著那堵了無生機的磚牆,陷在深沉的幻想中。 ──梅爾維爾,《抄寫員巴托比》 在華爾街開業多年的老律師,他的事務所…

為現代人別上《紅色英勇勳章》:承平時代,還是用小說來摸索死亡與戰爭的奧義就好

文/鄭順聰 近來法國高中生的哲學讀本譯入台灣,主題分政治、社會、國家與法律,我首先展讀「交換」。這是以儒道釋為文化基底的台灣社會,罕得「正面展開」的真實。 說到交換,向來都是「及物的」,實指物品與金錢;同時,不能忽略感情與言語,是人類在精神層次的「交換」。交換乃雙向性,施予與受贈,建構起人類社會的基…

讀了這本書才明白,我們一直忽略了「勇敢教育」

群星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李清瑞 小時候不小心跌倒,膝蓋受傷流血了,蹲在地上大哭,大人們見狀來安慰之餘,還不忘說一句:「不要哭,要勇敢,只是一個小傷口,一下就不痛了。」那時候我以為勇敢就是不怕痛、懂忍耐。 第一次一個人從學校自己走回家,大人和我說:「好勇敢耶!可以自己一個人了。」那時候我以為勇敢是除了會…

現實就是你們的事了

文/群星編輯室 「我不是反對她,我反對的是妳把自己變成了傻瓜!」 ──湯瑪斯,出自〈家的慰藉〉 美國天才女作家歐康納擅長用誇張的寫法和悲劇性的結局,她曾經解釋說:「對於耳背的人,你得大聲喊叫他才能聽見;對於接近失明的人,你得把人物畫得大而驚人他才能看清。」 而書中人物的糾結情緒,不管是自大、卑劣、愚…

富蘭納瑞.歐康納──美國南方風格的黑色驚悚風景畫

文/群星編輯室 美國南方代表性作家富蘭納瑞.歐康納,她的一生只有短短三十九年。 這三十九年過得不平靜,歐康納原本立志當政治漫畫家,後轉為文學創作,卻因為確認身患紅斑性狼瘡,不得不回到家鄉喬治亞州居住休養。她終身未嫁,虔誠信仰天主教。一直到去世前都汲汲於創作,早逝與疾病為她的作品增添了悲劇色彩,她筆下…

《火車》:原來她一直在等,那如靈光般的第一句話

文/群星編輯室 「第一句的湧現,」她總是說,「就像一道亮光!就像一道亮光!」她會一邊打響指、一邊說:「就像一道亮光!」她的故事都是建立在第一句之上的。 ──富蘭納瑞.歐康納,〈莊稼〉 一說到富蘭納瑞.歐康納,熟悉美國文學的朋友們可能心中會浮現出南方哥德文學代表,作品風格怪誕、詭異、陰鬱、神祕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