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最傷人的不是酒裡掉進一隻蟲,而是其他人說:不過就是一隻蟲——專訪劉芷妤 發表於 6 4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達瑞 文/愛麗絲 「夢想其實是戰地記者耶!我到現在還是覺得,應該要在戰壕裡,一邊閃飛過來的砲彈,一邊現場播報戰況,或是遞麥給旁邊頭在流血的傷兵,問他『現在感覺怎麼樣?』⋯⋯然後就在網路上被罵翻!」《女神自助餐》的作者劉芷妤開玩笑地談起自己的夢想。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大腦為了說出一個好故事,到底能偏差到什麼程度呢? 發表於 22 10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艾利澤.史坦伯格;譯者/陳志民 1969年9月22日,一個名叫蘇珊(Susan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找出喜歡自己的地方」對培養自信不見得有效 發表於 4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水島廣子;譯/呂丹芸 「只要培養自信就好了」這句話中的「自信」,在大家的印象中像是種安然不動的東西,一旦獲得之後,便不會受到枝微末節的小事動搖。 此外,自信也帶有「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的印象。感覺好像只要有了自信,與他人相處時就能從容大方。 這樣看來,所謂的「自信」看起來似乎像是某種「東西」。就像做了肌力訓練,便可以承受負荷重物一樣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自信並不是這樣的東西。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你的身體愈大,你的世界就愈小。」 發表於 29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on Visualhunt.com 文/胡培菱(美國文學/文化評論者、書評家)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將創傷化為強大力量,冶煉於龍焰之中的女王丹妮莉絲 發表於 15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圖片截自: Youtube影片 文/崔維斯.蘭里;譯/姚怡平 丹妮莉絲如何成為世上最有權力的女人?是什麼因素,讓她有別於維斯特洛與狹海另一岸的領袖?為什麼這麼多人,誓言效忠她與她的理想?只要瞭解心理學在適應力與創傷後成長上的概念,多半就能回答前述問題,這兩種概念可保護個人的安全,避免創傷造成負面影響。 忍受火焰:適應力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重複惡夢,其實是自己在提醒自己? 發表於 2 12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瑪格麗特.博瓦特;譯/張美惠 惡夢是特別讓人難受的夢,常會重複出現,你會在夢中迷路或被追逐、威嚇、懲罰、攻擊、折磨、重傷、擊潰、困住、搶奪、羞辱或以其他方式面臨被傷害的威脅。通常你會突然醒來,感到很無助──充滿憂懼、恐怖、羞愧、罪惡、憤怒、厭惡或逃脫時大大鬆一口氣──這些感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揮之不去。夢中的一切似乎是百分之百真實的。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小時候不好的經驗,竟然和成年後中風、心臟病或癌症有關係!? 發表於 31 10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娜汀.哈里斯 Nadine Burke Harris 艾凡盯著天花板的框飾,努力想冷靜下來。他感覺意識開始飄走,離此時此刻越來越遙遠。這不是什麼好事。 回神時,他發現自己躺在擔架上,被人抬著下樓。下了樓梯後,救護人員停下腳步調整姿勢。在那一瞬間,艾凡瞥見其中一名救護人員的眼神,不禁心底發寒。那是理解與憐憫的眼神,意思是:可憐的傢伙。這種症狀我看過,不會有好結果的。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當妳能認知自己在母女關係中遭受到什麼對待,才有辦法踏上改變與療癒的道路。 發表於 24 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黃惠萱 ◎母親的「妳」,成為女兒的「我」 「我可以不要再談我媽了嗎?為什麼我花錢來治療,卻一直在談她?」 聽到個案這麼說時,我總是輕輕點頭,表示支持,並在心裡苦笑,想著:「不談母親很簡單,困難的是談自己時,卻發現每一處都有母親留下的痕跡。」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你對著命運許願,它卻吃了你的金幣。 發表於 15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青木原 活過來 - 所以書寫 整理這本詩集的過程中,想起當初怎麼寫起來。 生於欠缺,有意識起便開始學習處理難堪,小時候明白到即使如何殘缺,要在人群中生存,必須神采飛揚的過活。於是年月以來每天演練幾近沒有瑕疵的樂觀,重複說服自己,只要努力,意識可以取代一切情感。只要拒絕過往,便可以忘記一切不安與創傷,我是這樣相信並勸慰自己活下去。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04/15【貞明讀書會 大成系列講座】困境、創傷、與治療:從易學解構電影<分裂>的神學與美學意識 發表於 14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yumikrum 從〈靈異第六感〉到〈分裂〉導演奈沙馬蘭再再地探索心理學精神分析中的創傷、治療的主題!令人矚目的是,這似乎是他作品中內在最不可忽視的重點!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