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面對的地獄,你們只是有血緣關係的加害者

文/崑崙 回家又是一趟漫長的過程。 培雅被迫將書包前背,才能擋住鈕扣全被扯掉的制服上衣。她將書包當成救命的盾牌抱緊,護在身前,隨著等車的人潮擠進公車。同行的滿是庸庸碌碌的乘客,一張張面無表情的臉孔瞪著車窗外又或聚焦在手機螢幕。混雜的氣味遠比清晨的首班車更複雜:汗味與油垢味、香水跟體臭、老人身上的樟腦…

【一週E書】要怎麼把懸疑情節搞得更恐怖?

文/犁客 要怎麼把懸疑情節搞得更恐怖?有個極容易見效的做法──加點和「兒童」有關的元素進去。 這倒不是鼓勵需要恐怖氛圍的創作者們把兒童設計成受害者(雖然這的確很恐怖)或者是加害者(媽呀這更恐怖),就算這麼做真的很有效,也不是鼓勵想感受恐怖氛圍的讀者努力去找兒童受害或者兒童逞凶(要是知道凶手那不就爆雷…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加害者家屬,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快樂——《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演員專訪

陳以恩的一雙大眼,乍看之下,像個未經世事的孩子,但再看進眼神裡,會有種彷彿累積了很多世的人生經驗,深邃難測。 從《一夜新娘》的女主角櫻子到《我們與惡的距離》全民公投劇場版(以下簡稱《與惡》)李大芝,都是飽受波折的宿命人生;在陳以恩的一雙大眼底下,幾乎難辨虛實:她就是櫻子,她就是李大芝。 當初導演黃致…

男孩欺負女孩讓她受傷,大人說這是因為喜歡?

文/孫京伊;譯/樊姍姍 我經常與一些性犯罪者見面,因為他們有義務重新接受性暴力預防教育。見了面後,我才發現這些人所犯的罪行什麼都有,從性騷擾、猥褻到強姦未遂……甚至有人佩戴電子腳鐐。 如果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大概會出現下列的回答:和女生一起看電影,對方靠在自己身上睡著了,這代表她要跟我上床吧;…

《我要活下去》作者金琸桓:文學應該與無權者站在一起

文/金琸桓;譯/胡椒筒 小說結束了,但人生依舊繼續。 傳染病結束了,但人生依舊繼續。 我想把 MERS 事件寫成小說,是在二○一六年的晚春。距離二○一五年五月,名為「中東呼吸症候群」的傳染病席捲韓半島已經一年。面對 MERS 事件一周年,很多媒體都想採訪痊癒的病人或遺屬。我從幾位記者那裡得知,很多 …

憂鬱症,像是一個填不滿的黑洞,時時耗盡你所有能量

文/ 邱淳孝 憂鬱症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心理健康殺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大約百分之八點九的人有憂鬱症,所以約莫是兩百萬人,其中,有百分之十五的重鬱症患者,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感覺憂鬱像是黑洞,吸乾所有的能量。你會不想吃、睡不著、不想動、失去原本你所擁有的熱情與興趣,或者是反過來,像…

她遭逢性侵,他因此歷經11年冤獄:倖存後的兩個人生

文/張娟芬 讀《認錯》,好像坐一個情緒的翹翹板。 一邊是強暴倖存者珍妮佛,平順的人生忽然被打亂,好似大浪撲上來又退走,細心雕鑿的沙堡,只剩模糊殘骸。 翹翹板另一邊,是冤獄倖存者羅納德,從小不學好,在強暴案發生後,被帶進了嫌疑犯的指認行列。珍妮佛篤定的一指,羅納德便被認定為強暴犯,即使喊冤也沒人相信,…

父母「選邊站」,可能讓孩子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文/雙寶娘(譚惋瑩)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代表人物:美杜莎。傳說美杜莎原是個美麗的少女,因為情人的背叛,她化身為蛇頭女,所有見過她的人都會瞬間化為石頭,永世不能超生。 每根刺的背後都躲著傷痕。試著去關心孩子當下的每種情緒,也許能意外讓孩子從報復的欲望中解脫開來,心靈獲得撫慰。 孩…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你是要報導被害者、製造被害者,還是成為被害者?

打開電視,除了重複的新聞畫面不斷放送之外,也有可能親眼目睹,記者在你面前拿著溫度計,往雪地一插,接著告訴你,合歡山降雪深度已達二十公分(不是該拿個尺嗎?),又或者是颱風天雨量可達九百毫米(mm)時,也能看到記者,拿著一桶九百毫升(ml)的水往地上一潑,告訴你「九百毫米就是這麼多」(自然科老師時常請假…

反而是受害的一方會有罪惡感?

文/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 法裔美籍文學批評家、人類學家雷內.吉哈爾(René Girard)說,原始社會的集體敵對性製造出無差異的暴力狀況,是經由仿效而散播開來,而且唯有在犧牲的儀式中才能找到出路,透過將某個人或某一群人指責為應對暴力行為負責,並將其驅逐(甚至是殺害)而完成。 時至今日,受害人並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