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時間到了,一開始寫就要一氣呵成。」──專訪張亦絢 發表於 19 8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我認為創作者要有點蠻不講理、自行其是;」張亦絢說,「要有這個決心,而創作和這個決心有關。」 張亦絢在巴黎拿到的學位是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大學唸的是歷史,發表過短片和紀錄片、劇本和散文,但最令人眼睛一亮的,可能是她的小說創作。 完整文章
專訪 我的譯本是台灣版,但原汁原味──專訪《白鯨記》譯者陳榮彬 發表於 10 7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其實我最早的翻譯練習,」陳榮彬說,「譯的是講義。」 陳榮彬唸成功高中時加入校刊社,開始接觸哲學,「放學之後大部分同學去補習,我都跑去重慶南路的書店看書,中國哲學、西洋哲學,或者尼采,後來喜歡歐陸哲學,讀的就是法國、德國思想家的東西,總之什麼都看。」 完整文章
書單 文學家早已參戰!文學作品中的「十年挑戰」! 發表於 19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最近在臉書上的「#10YearChallenge」引發熱潮,大家可能搞不大清楚狀況,看見親朋好友貼了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片,所以自己也就跟著貼了。許多國外媒體指出,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Damon 完整文章
排行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08:別家出租店都收攤了,這家卻變成線上影音霸主!? 發表於 12 10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Netflix近年相當風光,擴大了影集與電影的可能性、創新了影視產業的商業模式,也重新建構了網路時代觀眾的收看習慣;不過,這個品牌二十年前剛創立的時候,只是美國一個小小的地區型DVD租片商──他們做了什麼,才能在同業盡皆凋零的新世紀逆勢成為線上影音平臺的霸主?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給有志創作者的非八卦專業爆料 發表於 5 7 月, 2018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Pixabay 駱以軍甫獲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此項獎金高達一百零一萬元的文學大獎,有別以單篇作品匿名參賽的文學獎,它讓平時擔任評審的資深作家、評論家也有機會享有冠冕,性質類似於諾貝爾、吳三連等獎。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那種「峻直的鼻樑顯出他個性的堅毅」的寫法最討厭了 發表於 9 5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舒明月 以前我在朋友圈開過一個微專欄叫「明月談文學」,其中一期談到眼型。以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為例: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是「三角眼,小山眉」; ◆《傾城之戀》的白流蘇是「眉心很寬,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印度公主是「影沉沉的大眼睛」; ◆《茉莉香片》男主角是「淡眉毛,吊梢眼」,女主角是「眉眼濃秀」;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這個長假,你可以去看祖師奶奶 發表於 5 4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Wiki 文/犁客 長假,當然要讀厚書,或者讀集數很多的系列作。 不管想看金庸的隨便哪一套(甚至是哪幾套)或者從頭複習一次《名偵探柯南》,就算這些書手邊沒有,電子書都在雲端擺著,就算本來沒買,電子書馬上下單馬上到手,也沒有等候寄送的問題;況且不論是窩在家裡還是長途移動,都不用煩惱該怎麼塞書扛書,如果有台mooInk閱讀器,那麼讀到天昏地暗都不用擔心眼睛不舒服或者機器沒電。 完整文章
專訪 「我渴望寫這個故事。我覺得先前一切都是為了寫它準備的。」──專訪林奕含 發表於 12 5 月, 2017 By 犁客 文/犁客 「有次分享會後,一個讀者來找我,」林奕含回憶,「她說,她的朋友,就是房思琪。」 第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出版社替林奕含排的活動並不多,而她希望每場講的內容不要重複,每回上場前都精心準備。現場讀者的回饋及反應大多正面溫暖,聊到比較特別的經驗時,林奕含想起那個自稱是「房思琪朋友」的讀者,「她要我在書上寫一句給房思琪的話,我不知該寫什麼,最後寫了『祝你健康』。」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