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作家與編輯,躺著也中槍──《歪笑小說》 發表於 11 3 月, 2016 By 讀者投稿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agic Madzik 文/鄭子遴 當一位作家在寫小說時,他應該是在創造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創造人物,人物是畫相。 ──海明威《下午的死亡》 《歪笑小說》是東野圭吾 2012 年的作品,由集英社出版。東野圭吾創造出以集英社為藍本的「灸英社」作為《歪笑小說》的主要場景,大玩出版界各種離奇古怪、荒誕不經,卻又真實得可笑的現象,玩味十足。身為日本出版界九十年老店的集英社帶點自謔地出版這本小說,令人拍案叫絕。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產業 史蒂芬金親點的下一位恐怖大師,出爐! 發表於 16 2 月, 2016 By 白之衡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tephanie Lawton 編譯/白之衡 寫作超過 40 年,出版超過 50 本著作的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開始親手尋找下一位恐怖大師? 2015 年底,史蒂芬金剛出版新短篇小說集《惡夢市集》(The Bazaar of Bad Dreams,暫譯),在英國為他打理出版事務的出版社 Hodder & Stoughton 趁勢與《衛報》合作,舉行了一次短篇小說競賽。在總計超過 800 完整文章
專訪 比爾蓋茲一年讀50本書,閱讀至今仍是他獲取新知的重要管道! 發表於 6 1 月, 2016 By 何宛芳 圖片截自 Gatesnotes 編譯/何宛芳 比爾蓋茲(Bill Gates)經營部落格 Gates Note 有成,但連他自己也可能沒預料到的是,部落格上最受歡迎的寫作主題竟然是書評;甚至已經有媒體預測,蓋茲的推薦將有機會成為歐普拉第二,成為幫助書籍銷售的重要推手。日前,蓋茲特別接受《紐約時報》的筆訪,跟讀者分享他的閱讀日常;原來生活忙碌的他,一年的閱讀量高達 50 本,而且閱讀至今仍是他學習新知的重要管道! 完整文章
閱讀, 閱讀好好玩 巴黎恐怖攻擊之後 法國人以閱讀療傷 發表於 25 11 月, 2015 By 陳慧敏 Photo form Flickr CC by couturiere7 編譯/陳慧敏 經歷恐怖攻擊後,巴黎人驚魂未甫,許多巴黎人以書療傷,懷舊地讀起美國作家海明威在 1920 年代末對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依戀,重新尋找對巴黎的愛。 法新社報導,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完整文章
專欄, 老貓出版偵查課 【老貓出版偵查課】亞馬遜的實體書店代表的是社群評價與篩選系統的勝利 發表於 7 11 月, 2015 By 老貓 圖片來源:Amzoan 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實體書店。 面對亞馬遜這個策略,有些人解讀為實體書的勝利,這不太準確。即使是在線上賣書,亞馬遜賴以起家的銷售主力商品本來就是實體書,它在線上也是賣實體書,只是現在把賣場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 線上線下都是實體書,這不能解讀為實體書的勝利,甚至也不能解讀為「實體書店」的勝利。 完整文章
閱讀, 閱讀好好玩 一次邂逅就是一篇書評:IG 地下鐵書評,帶你走入紐約客的地鐵閱讀室…… 發表於 8 10 月, 2015 By 白之衡 Photo credit: Stuart Monk/Shutterstock.com 編譯/白之衡 下次你在地鐵或捷運上閱讀,如果有人向你搭訕,問你讀的是什麼書時,別忘了給她一個微笑,展示你手上的書,然後好好跟她聊聊你的讀書心得。 這是一個開在 Instagram(IG) 的「地下鐵書評」(Subway Book Review)背後的主人柯恩(Uli Beutter Cohen)明年要做的事。她要將「地下鐵書評」搬到下一個城市。 出生在德國的柯恩,移居美國已經有 14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肚臍眼文學?朱宥勳:世代的偏見,就用實際書寫來釐清 發表於 8 9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encho Petkov/ Shutterstock.com 文/朱宥勳 有一個經常被轉述、不知道真實性幾何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公司要空運觀賞魚,每次都大批大批死在運途中。後來,他們在魚缸裡面放入一條牠們的天敵,整群魚於是鎮日戒慎緊張,雖然偶爾也會被吃掉幾隻,但大多數都因而安然運抵目的地。完整文章
專訪 揭示嶄新的閱讀想像──楊照談《烈焰》系列隨筆 發表於 23 6 月, 2015 By Wolf 文/犁客 「驅動閱讀的力量,源自好奇;」楊照說,「因為在現實裡頭『活得不耐煩』,所以才對閱讀產生興趣,因此面對自己『讀不懂』的作品是很正常的。」 楊照一直關心書本與閱讀,也一直大量書寫相關文章,包括導讀、書評與作家觀察;2001 年開始的相關講座及演講,也累積了數量龐雜的這類資料。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