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幸吟 2022年8月初美國國會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來台訪問,在飛機降落前,她將下榻的酒店和行程一樣撲朔迷離,媒體傳出可能是中山區或信義區其中一家,最後確定是信義區君悅酒店。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外賓訪問台灣住宿的首選甚至唯一選擇,毫無疑問是圓山飯店,也就是今天要說的這本書《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
文/愛麗絲 「很多人說,我是具有脅迫感的編輯,」李金蓮笑稱自己似乎常是作者的壓力來源,曾任中國時報《開卷》主編、前後服務近二十五年,這回接下《我台北,我街道 2 》主編的任務,她和多位作家的熟識關係,讓台北在字裡行間流轉盛開。 邀約作家參與《我台北,我街道 2 》時,李金蓮除希望給予年輕作家展現才華…
說到要「認識台灣」,大家腦中或許馬上會浮現拍得美美的風景影片,影片裡你成天通勤經過的地方看起來好像某個國外城市,每個人都笑得比熱浪來襲的夏天太陽還要燦爛。當然,你知道看這影片不算「認識台灣」,這只是展現了台灣某個面向的形象。真要「認識台灣」,似乎應該讀點書,不過你一想到歷史書籍又覺得好像太沉重或者太…
文/犁客 網際網路成為大家生活日常的這些年,有時大家發現自己可能熟悉的街景出現在一些外國網站的頁面上頭,這些網站部分是媒體,部分是部落格,提及台灣街道商家的原因或許是採訪,或許就是個人出遊的紀錄。某些文章經過整理編輯(或抄襲),會變成某種新聞網站(好啦說穿了是內容農場)的「報導」,加上諸如「全世界最…
文/愛麗絲 「當時還沒有高鐵,搭統聯往返時都會先看到圓山的紅房子,」李桐豪是台南人,對圓山大飯店的印象,除了「晚間新聞會出現」、「蔣總統家的房子」,是每每自家鄉返北,劍潭山上那幢紅建築。若出國時自松山機場起降,圓山大飯店的紅,亦是舉目所及的鮮明記憶。好比台北意象,又如台灣國門,那抹紅在台灣歷史走過七…
文/新經典文化提供 書展首日,在國際活動區的重量級作家登場──偉大的美國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首度與台灣讀者連線舉辦新書講座,帶來他的長篇新作《十字路》。知名人物記者、作家李桐豪在開場引用一句話,據美國流傳:「如果你要殘忍的修理一位創作者,就把他跟法蘭岑相提並論。」法蘭岑謙稱沒聽過,但今天剛好穿了拍攝…
文/新經典文化 《絲路分手旅行》在新版登場前,二手書拍賣價有喊到兩千元的。最初的版本在2005年出版,所以大家都在問一個問題,也是新書首發會當天,新經典總編輯葉美瑤問李桐豪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那麼久才肯出一本書? 李桐豪的答案是: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出書?出書就要辦一些折磨自己的活動,接受一些人…
文/犁客 「我國中時候喜歡讀奇幻,」江佩津說,「《魔戒》、《哈利波特》,那時流行的,還寫了同人文在網路上發表。」 倘若看過《壹週刊》簡短但充滿餘韻的人物專訪、看過臉書「佩妮吃透透」粉絲專頁的採訪影片,那麼就可能曾透過江佩津的視角觀察人;倘若關心環境或社會議題,在網路、雜誌或書籍中讀過相關報導,那麼就…
文/犁客 「租用公車有時間限制,深夜下班後就不能租了;」陳虹任說,「但我又認為這支片子必須要有夜晚的氛圍,所以只有入夜之後才能拍。加上製作費只夠租兩天,所以算一算,我只有八個小時可以用。」 新銳導演陳虹任在2014年以短片《小夏天》拿下第三十六屆金穗獎的首獎及最佳攝影,也是「逆光電影」製作的《流動中…
文字、影像/逆光電影 Teaser: 閱讀城市 在這裡, 我試著忘掉已知 重新睜眼探看, 一個與我們共同呼吸的城市, 一場與城市對話的旅行, 文學×影像的跨界創作, 九段動人的影像詩篇。 取材自詹宏志著作:《旅行與讀書》、《城市人》 午後書店告白 遲來的讀後感 見 二姐的抽屜 愛我就搭公車 伍迪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