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八歲開始顧旅館櫃檯「我們和客人成為新的家庭」——專訪《櫃檯沒大人》作者楊諹(楊凱莉) 發表於 15 7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字/楊諹(楊凱莉);譯/朱崇旻;筆訪/愛麗絲 他舉起手,發出快門的「喀嚓」聲時,我轉過來看著我的新家族,露出大大的笑容。 這張照片,我已經等很久很久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人口販子是編劇、演員,海關的點頭就是對偷渡者演技的掌聲 發表於 15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Andrea Di Nicola, Giampaolo Musumeci ;譯/倪安宇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沒見過黑社會,只是沒看見那些蓋在底下的真相 發表於 20 2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Wiki 文/犁客 幫會形成大約有幾種原因。一個是一群人想幹些權力階級不想讓大家幹的事──不一定是「壞事」,像「反清復明」這種會讓你一看就覺得好棒棒的事也算──而做這些事可能需要更多人需要更多錢等等,這群人於是會開始分工、形成某種制度去做這些事。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改變世界的科技阿宅,要注意的不只科技 發表於 17 2 月, 2020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網際網路和手機通訊越來越普及、發達,我們以為生活應該越來越自由,畢竟在網路上,很多阿宅可以接觸到過去不易接觸到的資訊,和遠方的親友通訊,在BBS上匿名暢所欲言地嘴炮,偷偷購買以前在商店付款時會羞羞的玩意兒⋯⋯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香港甫發展文化認同時,真實的中國並不在其中 發表於 9 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abio Achilli 文/徐承恩 普羅香港國族主義與潮流文化想像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究竟是多強的力量,能把人推離家園、放棄所愛,走入未知? 發表於 21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約翰.史坦邁爾 JOHN STANMEYER 撰文:李永適攝影:約翰.史坦邁爾 JOHN STANMEYER 大約在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從東非大裂谷出發,展開智人第一場大冒險,他們以狩獵、採集維生,途中與尼安德塔人混種,最後抵達南美洲的最南端。 2013年冬天,保羅.薩洛培克打算追尋先人的腳步,以徒步行走的方式沿著人類第一次探索地球的路線,並且記錄他的所見所聞。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們屬於某一種民族,不僅基於語言和長相,更重要的大概是「文化」 發表於 18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utoMax 文/新井一二三 香港的文化環境不純, 但有「雜種」的生命力, 所以我在香港才感覺到孤獨得舒服。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張系國的蒙罕城傳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發表於 11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Max Pixel 文/張系國 呼回世界的蒙罕城是個小小的山城,和索倫城或海默城都很不同。擁有不斷生長銅像的第一大城索倫城座落在廣闊平原的中央,以翻轉的城市聞名宇宙的海默城則位處海邊。蒙罕城在回回大山的群山萬壑包圍中,只有狹窄山路和外界連接,交通非常不便,人口相對來說也很稀少,連同附近十七個村落總共還不滿萬人。這樣的小山城還名聲響亮,恐怕只有一個原因:蒙罕城是宇宙公認唯一完全屬於壞人的城市。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每天早上起床就想跌進我所創造的世界 發表於 26 3 月, 2019 By 林宣瑋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laues Sofa 文/林宣瑋 自2005年推出《偷書賊》這部小說後,朱薩克,又讓大家等了十三年才推出《克雷的橋》。然而就算隔了那麼多年,大家也沒把他遺忘。 這次來到台灣,除了宣傳之外,他也想要向台灣的讀者致謝,「台灣讀者的閱讀方式很特別,並不害怕閱讀困難的東西」,這與其他地區的讀者很不一樣,也給作家很大的發揮空間。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朱薩克訪台講座全紀錄】潮汐般的故事,讓書本身就是一座橋 發表於 12 3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木馬文化 文/劉芷妤 自席捲全球的《偷書賊》出版後,笑容燦爛可比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的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