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孤獨危機蔓延,您感受到了嗎? 發表於 8 3 月, 2022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Joy Yang 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盛,人們開始把自己的精神著重在自己身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孤獨」的感覺開始蔓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撰寫的《孤獨世紀》講述孤獨對個人、政治、社會和人工智慧等面向造成的影響。 從政治的角度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仍然有人陳屍沙漠,陳屍在那條小徑上,卻沒有目擊證人證明其真的存在 發表於 3 1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iero Teardo 文/傑森.德里昂;譯/賴盈滿 31°44’55”N, 111°12’24”W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這條「無證遷移者」走的小路充滿動靜,卻統統躲在你的視線之外 發表於 30 1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inyfroglet 文/傑森.德里昂;譯/賴盈滿 丟包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虛實的對台,傳統與現代的平衡——觀看江之翠劇團的《行過洛津》 發表於 16 1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文/石芳瑜 七零年代,我還是個著迷於電視歌仔戲和布袋戲的孩子,而彼時我母親總說:民間還有一種「南管戲」,源於閩南泉州,南管更為婉轉、優雅,小調曲音,但耐聽,越聽越好聽。歌仔戲則朗朗上口,雖是原生於台灣宜蘭,但是受到北管音樂影響,曲調高亢熱鬧,加上念白為台語白話,就彷彿戲劇界的流行歌曲,很快就席捲全台。這番解說不知是常民知識?抑或是我後來知道的,原來外公曾是不得志的樂師。 完整文章
專訪 因為追劇熬夜太晚……最喜歡的韓國演員是?——專訪《倖存者,如我們》作者歐大旭 發表於 26 11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Instagram 文字/歐大旭;筆訪/愛麗絲 「妳要我談人生,不過我談的只有失敗。」 「像我們這種人不會為了愛爭吵,我們會爭吵的是房子、土地,有時候是車子,大部分都是金錢——會影響我們生活方式的東西。」 「如果妳的生命中沒有儀式或休閒,對於死亡又為何要在意這些呢?」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順帶一提,他根本沒有妹妹。 發表於 26 5 月, 2021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雷洛堤烏斯這人很有意思。他是德國人,1985年出生,今年才三十五歲,長得好看,個性溫和,原來是個自由記者,替多家媒體寫稿,2014年拿下了美國CNN的年度記者獎時不但不到三十歲,而且還是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歐洲記者。 完整文章
專訪 八歲開始顧旅館櫃檯「我們和客人成為新的家庭」——專訪《櫃檯沒大人》作者楊諹(楊凱莉) 發表於 15 7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字/楊諹(楊凱莉);譯/朱崇旻;筆訪/愛麗絲 他舉起手,發出快門的「喀嚓」聲時,我轉過來看著我的新家族,露出大大的笑容。 這張照片,我已經等很久很久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人口販子是編劇、演員,海關的點頭就是對偷渡者演技的掌聲 發表於 15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Andrea Di Nicola, Giampaolo Musumeci ;譯/倪安宇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沒見過黑社會,只是沒看見那些蓋在底下的真相 發表於 20 2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Wiki 文/犁客 幫會形成大約有幾種原因。一個是一群人想幹些權力階級不想讓大家幹的事──不一定是「壞事」,像「反清復明」這種會讓你一看就覺得好棒棒的事也算──而做這些事可能需要更多人需要更多錢等等,這群人於是會開始分工、形成某種制度去做這些事。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