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化角度看,人類逃避運動很正常,如今彷彿一種罪?

文/丹尼爾.李伯曼;譯/甘錫安 我昨天開車到超市,想都沒想地就在等入口附近的黃金車位,這樣我就不用多走一段距離。我拉出一台購物車,在超市裡狩獵採集時,想著自己實在太懶了,而且我還很好奇自己是不是已經變成經常教訓民眾(也就是我)應該把車子停遠一點,以便多活動身體的運動專家了。節省體力應該是正常的本能,…

當代社會最常聽到的運動迷思:人類天生就該運動

文/丹尼爾.李伯曼;譯/甘錫安 我在運動方面雖然不行,但我在大學時代愛上人類學和演化生物學,決定研究人體如何以及為何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的學術生涯起初只研究骨骼,在許多因素下,後來我也開始對人類跑步的演化產生興趣。這些研究促使我開始探討人類的走路、投擲、工具製作、挖掘和搬運等其他身體活動的演化。 …

買不動產比投資股票更安全?

文 /艾倫.艾貝、安德魯.福特 ; 譯 /劉凱平 購屋一直是多數人存錢的最大誘因。每個月必須償付的分期房貸,更是一大動力,也經常是壓力來源。根據「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人類的安全需求包含遮蔽物及保障,僅次於最低的生理需求,如呼吸、吃飯及喝水。難怪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不動產。 長期來看,股市的投資報酬率…

當疾病成了隱喻,愛滋病不再只是疾病,而是恥辱與罪過

文/馬克.霍尼斯巴姆;譯/金瑄桓、謝孟庭 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提到,如果某種疾病的起因讓人摸不著頭緒、治療又毫無成效,通常會成為影響後世甚鉅的重要疾病。「起初,腐敗、衰亡、汙染、失序、脆弱等引發深層恐懼的元素都與…

最受歡迎腦迷思:聽說,我們只用了10%的腦

文/漢寧.貝克;譯/顏徽玲、林敏雅 本章要談的是我最愛的腦迷思。如果要頒發「最受歡迎的腦迷思獎」,這則絕對是冠軍。你一定也聽說過我們只用了一○%的腦。換句話說,九○%的腦閒置在那裡,等著我們去用。想像一下,我們可以一下子將腦功能提高十倍耶! 為了回饋花錢買這本書來看的讀者,我動手搜尋了一下這則謠言的…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時,就更容易受傷

文/布芮尼.布朗;譯/洪慧芳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哪裡有多脆弱時,就更容易受傷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提出很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承認脆弱的重要。從健康心理學的領域來看註8,承認脆弱(亦即承認我們面對的風險),大幅提升了我們維持某種健康習慣的機率。為了讓病患乖乖地遵照醫囑,必須讓他們先承認脆弱。有趣的是,當我…

維他命D,爭議最大的「維他命」

文/林慶順 維他命D其實是類固醇荷爾蒙 1922 年,美國生化學家艾爾默.馬可倫(Elmer McCollum,1879-1967)發現魚肝油可以治療「佝僂病」(小孩子骨骼發育不良)。他把魚肝油裡的有效元素命名為維他命 D。這個發現很了不起,但這個命名,卻為後來有關維他命 D 的應用與研究種下禍根。…

總在要求別人道歉的中國,玻璃心養成竟有百年歷史?

文/畢可思;譯/胡訢諄 中國以民族主義為重,而中國重視者,人人不得輕忽。過去三十年來,憤怒的示威抗議與激烈的譴責抗爭持續不斷,似乎預告著中國站上世界舞臺,以嶄新且強勢的姿態揭開序幕。這一連串的事件導火線包括領土爭議、北約組織戰機意外轟炸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二○○八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抗議、中美撞機意外…

「從那時開始,你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詹宏志、詹偉雄與李明璁談「讀書的魅力」

文/林宣瑋 近年來,書市雖然一本又一本的推出新書,但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閱讀率正在下降。隨著數位、網路的時代來臨,讀書對年輕人而言,似乎不再具有魅力。為了找回讀書的魅力,新經典文化與聯合報系自2017年10月17日起,分別以「身體與讀書」、「自由與讀書」、「命運與讀書」為題,連續辦了六場「讀書的魅力…

韓國孩子若沒上補習班,表示父母嚴重失職?

文/蔡增家 韓國還有一種特殊現象,就是課後補習風氣相當盛行,而且不像台灣補習大多集中在英文、數學等學科。在韓國,若不上補習班,表示父母對子女教育不重視,那是一種嚴重的失職。 選舉時,候選人大都會語氣謙卑地說:「懇請惠賜一票,我的當選,就差你這一票。」但是在韓國,候選人卻反而會自信滿滿地說:「我已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