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入「魔界」的公眾人物們

文/佐佐木俊尚;譯/林巍翰 在新冠肺炎全球擴散之前,除了部分該領域的學者專家外,一般人對肺炎相關的知識幾乎為零。對於「大流行」的印象,恐怕也僅只於一個多世紀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爆發的西班牙流感而已。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於中國的武漢。 記得當疫情剛出現時,日本國內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完全沒有任…

【閱讀夏LaLa】春秋KOL第一人就是他!

孔子如果活在當代,應該是一位社群經營者!他有三千弟子,同時周遊列國各地打卡,如果開IG帳號,followers應該會很多!本集《閱讀夏LaLa》,夏宇童、陳夏民討論孔子的社群經營哲學,以「德不孤,必有鄰」開書單,邀請大家思考如何透過理念來招募夥伴,同時也透過兩本當代的社群媒體相關書籍,與孔子隔空交流…

BTS自發性的粉絲翻譯遍佈全球,每則推文瘋傳程度不亞於名人

文/金榮大;譯/曹雅晴 BTS 在國際上的成功,粉絲「A.R.M.Y」的活躍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全球「A.R.M.Y」本身就足以作為一個研究主題。這樣有趣的存在,其中以推特為主,積極發文的多數翻譯帳號都很特別,幾乎是自發性經營的粉絲帳號,將BTS 音樂的歌詞或相關媒體報導,翻譯成英文或是其他外語,透…

【閱讀夏LaLa】很輕鬆?那你來當女生啊!

生活經常會有社交壓力,尤其出社會後,為了和同事、上司與下屬聯繫感情維持關係,難免需要社交應酬。以女性舉例,女性在團體中是藉由安全感定位自己,透過揣摩自己扮演的角色,來拿捏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如何進退應對,應該要笑笑地接受被開玩笑呢,還是要安靜結束這回合?被物化討論的時候怎樣的回應才算得體?看到這邊感覺…

【一週E書】這個故事不只改置了歷史,還幾乎預言了未來

文/犁客 加拿大的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 她從20世紀的六零年代開始得文學獎,先是加拿大自己的文學獎,然後像蒐集怪獸對戰卡牌或神奇寶貝一樣把更多全球性的文學獎一個一個收進口袋。 她在文壇的正式出道作品是詩集,幾年後開始出版小說,被視為嚴肅的純文學作家;但與刻板印象中把頭髮扯光才…

聽托爾金唸咕魯的台詞,聽X教授唸莎士比亞的詩

編譯/愛麗絲 閱讀,是讀者從字裡行間,以視覺體驗作者的創作心思。 平面的文字,如果轉以其他呈現方式,則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也讓閱讀有更多可能、走入生活中的零碎時光。 譬如有聲書,除了解放讀者的雙手,更讓讀者能用聽覺、另一種感官體驗故事的魅力。 而相較於專業的說書配音,作家的親聲朗讀,帶給讀者的…

他們是曾經不被看好的「黑馬」,如今的閃耀卻有共通點

文/陶德.羅斯、奧吉.歐格斯;譯/林力敏 英文的「黑馬」(dark horse)這個詞,源自一八三一年的小說《年輕的公爵》(The Young Duke)。在這本英國小說中,主角在賽馬比賽下了注,沒想到賽事由一匹乏人問津的黑馬奪冠,害他輸掉一大筆錢。「黑馬」這用詞旋即風行起來,意指事前不被看好卻意外…

這個故事,讓史蒂芬.金冒出一身美好的冷汗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初讀《其實你不懂我》(You Will Know Me)的時候,俺不大明白這個故事「懸疑」在哪裡,也搞不懂為啥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會在他的推特上吶喊,「這本小說實在太了不起,讓我冒出一身美好的冷汗。」(What an excelle…

【一週E書】看他吃看他玩,是比自己去吃去玩更高一個檔次的體驗

文/犁客 喜歡美食的人,不見得喜歡讀廚師寫美食的書;喜歡旅遊的人,不見得喜歡讀旅人寫遊歷的書。會烹調菜餚和會規劃行程,不見得就會知道怎麼用文字敘事,更別提吃食和移動,真正進行的感覺相當私己、相當個人,作者的文字描述再好、搭配再多修飾過的照片,都無法替代「親身體驗」這件事。 也就是說,寫書是另一回事。…

「親愛的世界,我好怕活不過今晚」──七歲女孩的敘利亞烽火日常

文/芭娜.阿拉貝得 如果你沒有遇過戰爭,那你可能以為炸彈只有一種。其實炸彈有好多好多種。我學東西學得很快,所以很快就知道炸彈的種類。有一種分辨的方法是聽炸彈的聲音。 有一種炸彈聲音很尖,會像口哨一樣尖叫好久,最後是很大聲的轟隆隆。 另外一種聽起來像汽車引擎,哼嗚、哼嗚,然後再轟的一聲。 還有一種是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