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玉玲 近年來,全球許多企業開始嘗試採行遠距工作,一方面可以結合網路科技節省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彈性運用空間,甚至還可以省下通勤費用、有助環境改善,防疫期間更是協助許多公司行號度過難關、轉型成功。然而,為了不讓工作型態的改變影響既有的工作量和效率,又要維護長官與部屬間的良好互動,《遠距團隊的高效…
文/川原卓巳;譯/李貞慧 大家一定都聽過「吃飯吃八分滿對身體最好」這句話吧?套用在時間安排上也是相當受用的一句話。我的意思是,不論是工作或玩樂,都不能一次塞太滿。忙碌當然可以讓自己過得很充實,可是這樣的生活實在太可惜了。尤其是那些整天說自己「忙死了、忙死了」的人,真的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忙嗎? 若你渴…
文/小林弘幸;譯/李友君 社會當中充斥著「高速工作術」之類的技能。總之,「效率」就是正義,精通高速工作的人才是「能幹的人」——從「提高產能」這句話當中,也能明顯看出這一點。 產能是「單位時間平均工作量」,要提高產能,就只能工作量維持不變,縮短勞動時間,或是勞動時間不變,增加工作量。 這種「效率至上主…
我在2018開始嘗試直播寫稿:用雲端服務寫作,開放其他人閱覽和提供意見。一開始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好點子,我跟多數人一樣不喜歡寫東西的時候身後有人盯著。不過在第一篇直播寫稿的文章上線之後,我幾乎用直播寫稿寫所有的文章,三年來我已經用這方法生產超過一百篇文章。 不管是網路專欄、刊物合作、書籍推薦序或導讀,…
文/邦妮.聖約翰、亞倫.海恩斯 各行各業都有精疲力竭、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者,大家窮於應付天上隨時掉下來的問題,無法進行策略思考。他們深信,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次做很多件事,以解決眼前的千頭萬緒。然而,重要著作《注意力和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的作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文/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 譯/王如欣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日,聯合航空二三二號班機載著二百八十五位乘客從丹佛起飛前往芝加哥。和煦的西風時速僅十三英里,天氣晴朗又舒適。在旅程的頭一小時又十分鐘裡,一切完美。在愛荷華州上空,包括機長艾爾.海恩斯、副駕駛比爾.瑞考德與飛航工程師杜德利.達…
我們的故事從健身房講起。我們將造訪兩家商業健身房(一家在2017年,一家在1977年),檢視兩者的一些差異。健身房是一個生動但典型的例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即使不是明確屬於高科技產業的企業,也已經微妙地改變投資類型。 我們探索無形經濟的旅程從健身房開始,這一點很有趣,因為健身房乍看並沒有很多無形資產…
文/犁客 「常有人以為我是資管相關科系的;」Esor笑道,「但我是中文系所畢業的。」 Esor,網路暱稱「異塵行者」,更多網友對他的認識,或許是「電腦玩物」部落格的站長──這是個討論如何善用3C產品提供工作協助、時間管理、生活瑣事或者休閒娛樂的部落格,負責撰寫站內所有內容的Esor,自然常被誤以為有…
文/電腦玩物站長(esor huang) 不要花很多時間整理信箱 整理是不想工作時最好藉口,耽誤處理重要任務時間 每天打開信箱都要被次要郵件干擾速度且浪費時間。 用Gmail自動整理功能過濾出今天真正重要郵件。 原本60分鐘才能整理完的信箱,現在30分鐘搞定重要郵件。 「整理」看起來是工作上的重要步…
文/方洙正 Alex Soojung-Kim Pang 譯/鍾玉玨 我上大學後,對「創意心理學」(psychology of creativity)產生興趣,不過近年來才慢慢正視休息與創意生活的關係,並嚴肅思考休息在創意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當年和妻子在英國劍橋咖啡館消磨冬日夜晚的日子,更是深入鑽研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