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可.索倫森(Michael S. Sorensen);譯者:朱詩迪 如果你無法體會,也讓對方知道 雖然有過類似經歷,確實有助於對他人感同身受,但沒有也無妨。不管你信不信,「承認自己無法體會」也是有效傳達認可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呢?因為這展現出你對他人及其處境的尊重與重視。它恰恰與「我完全懂你的…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十多年前以《灰色的靈魂》和《林先生的孫女》在台灣引起關注,並曾於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受邀來台與讀者見面的法國作家菲立普.克婁代,在2018年中出版了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小說《托拉雅之樹》。 這本書是為了紀念去世的好友歐傑。 其中第十三章寫他去醫院探望歐傑…
文/阿卡蒂.馬婷 Arkady Martine 譯/葉旻臻 中央九號廣場人潮洶湧,瑪熙特從來沒看過這麼多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每次她自認為已經了解「世界之鑽」的規模,就會出現證明她錯了的事實。她凡事用萊賽爾當比較基準,來到這裡卻完全派不上用場。萊賽爾的規模在十個太空站中首屈一指,可供至多三萬人維生,但…
文/臥斧 《地鐵站》是個描寫人生困境的故事。直白一點,講的是人生的「麻煩」。 人生是麻煩的集合,解決麻煩是繼續「生存」的基本條件,倘若要把「生存」進階為「生活」,得面對的麻煩就更複雜──《地鐵站》裡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麻煩,主要角色遇上的麻煩還不止一樁,屬於「生活」的麻煩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紀不同社經階…
文/巴斯特.班森;譯/辛一立 我的妻子凱莉安告訴我,兒子尼可的學校放假,而我們忘記把這件事情記在行事曆上,意味著尼可那天會待在家。我原本打算照常工作,但是凱莉安有一些事要辦,問我是否能在那天早上陪尼可,晚幾個小時去上班。我說(可能態度過於漫不經心),讓尼可一人待在家裡也沒關係,他是個相當可靠的孩子。…
文/R.W.伯克;譯/姚怡平 「我們看到的不是事物的原貌,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 ——法國日記女作家阿涅絲.寧(Anais Nin) 人人各有自己的人生觀,也就是說,有自己的使命方向、人生態度、獨到做法。因此,大家會找出那些可加強自身信念的情況,忽略那些不符自身信念的狀況,這種傾向稱為「確認偏…
依照美國學者杭靈頓的看法,二十一世紀將會是個文化衝突的時代!斯言令人可畏!但綜觀今日,身處文化全球化的時代,網路的發展使得全球凝縮成一個地球村,無可避免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旦縮小,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係與衝突,便可說是難以避免的了! 質言之,人類的衝突,簡言之大抵可以分為底下…
文/臥斧 《洛基福音書》的內容很有意思;事實上,光是書名就很有意思。 本書原名《The Gospel of Loki》。「Gospel」直譯就是「福音書」,指的是記述耶穌(Jesus)生平,包括早年生活、行使神蹟、傳道授徒及犧牲與復活的相關資料,在基督教傳統裡,這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分為四卷,…
文/陳宣澍 如果讀者看到小說中,關於祖母的生命智慧、無懼愛人與無礙護孫,這絕對不再是小說效果,而是愛的真諦。 ◎陳宣澍(以下簡稱陳) 女總統出場的意義 陳:為什麼會在一部描寫底層老女人的小說中,加入女總統這個元素?光鮮的女總統之於這群阿姨是否有新的意涵?而總統或她的鈕扣,對於祖母和酒窩阿姨的意義又是…
文/派屈克.蘭奇歐尼 我和各種公司合作過,不管公司大小、產業、地理位置,一講到開會,有個問題讓大家都很抓狂。下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般星期一的員工晨會,時間是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主席會準備五、六個討論議題,請大家提供意見,但是大家通常什麼反應也沒有。 會議通常九點開始,由第一個議題開始討論(不見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