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 民國二十年五月十九日 凌晨二時二十四分 他以為自己愛上她。他以為自己是在為她抽菸的方式著迷,她不用煙嘴,不用瑪瑙煙嘴,或是青綠色玉石煙嘴,煙草黏在鮮紅的唇弧上,蓬亂的黑褐色短髮朝她蒼白的面孔投下捉摸不定的陰影。 他坐在床邊,她在酣睡。床頭櫃上是她的手提袋,以前他從未翻看過她的東西。他打開袋…
文/愛麗絲 「最近一次想離家出走的時候嗎?就是昨天!我要校稿十萬字的小說,但我的兒子羅比連今天回家功課的五行字都不願意寫……」身為母親,葉揚笑得無奈,但身為作家,葉揚這回終於達成寫作生涯的里程碑,交出長篇小說《安然與實恩》。 若說從前寫散文,是將心中所想如實交代,寫小說便是將…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條通往花園與湖泊的路徑。 2002年我在商周出版企畫了兩個書系:一個是「日本推理作家傑作選」,打頭陣的是宮部美幸的《魔術的耳語》、東野圭吾的《惡意》,另一個則是選題更寬廣的「日本暢銷小說」,其中的第六本就是2004年出版的山本文緒的《戀愛中毒》。 早在…
文/朱宥勳 ※經作者及出版社同意轉載 我通常會在以下場合提到《桑青與桃紅》:當有人問我,台灣最好的長篇小說是哪一本的時候。當有人想要了解現代主義小說,卻又不想看一些裝神弄鬼的作品的時候。有人想讀深刻談論性別議題的小說的時候。有人想要了解外省族群的流離命運,並且不想同時攝入迂腐的黨國氣息的時候。以及,…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同意轉載 過去有段時期相當密集地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 以與俺年齡相仿、喜歡嘗試閱讀各式小說的讀者而言,類似狀況或許並不罕見──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交替之際,村上春樹的作品開始以一種洶湧到近乎喧嘩的方式登陸台灣書市,每個讀者閱讀的數量肯定不同,但以出版數量和銷售數量來…
文/吳佳鴻;人物攝影/Wu René 吳翛 「對家的告別嗎?」張郅忻雙手托腮,睜著易受驚的、鹿的眼睛,有些困惑遲疑的重複著我剛才的問句。面對坐在前方這位剛剛出版第三本著作的作家,原先預想的印象與框架:「新移民議題書寫者」、「女性散文家」、「年輕母親」……似乎都頗不貼切。眼前的她,單就只是帶著一本敘述…
文/李奕樵 老者的存在,不是單純的他者這麼簡單的。皺紋。體味。喪失的彈性。暗示具備優秀生殖條件的肉體訊息,對這個時代人類的魅力有多強烈,面對失去一切魅力的肉身,沮喪就有多強烈。 ◎李奕樵(以下簡稱李) 隱身小說家? 李:很榮幸,能有機會與耀明進行訪談,當然也很開心。從《神秘列車》以來,耀明一直給我一…
文/龍貓大王 從去年11月30日,新潮社發表將在2017年出版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開始,全世界的村上粉們無一又陷入了等待餵食的可憐小狗狗心態。日本的書店更從年底便貼出了毫無介紹、僅寫著「村上春樹睽違七年的正宗長篇小說」字樣、還有兩本純白封面書本的海報,充分證明了在銷量年年緩步下降的日本出版界,村上…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有何不同?答案:長短不同。這不見得是句廢話,因為很神奇地,正因其篇幅差異,居然就「量變產生質變」了!伊格言告訴你為什麼! 長篇小說是什麼?有何種特質,使得長篇之所以為長篇? 我們知道,於各文化歷史源流中,此刻吾人所習於以「長篇小說」為名稱呼之形制其實有著彼此…
文/鴻鴻 印地安人有句話說:「不要害怕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然而我們通常是怕,怕得要死。我們不斷用種種聖賢的恐嚇來規範自己和下一代,不要隨心所欲,變成自己和這個社會都無法想像的人。 然而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就在描寫這樣一種驚心動魄的蛻變歷程。 這本小說借用畫家高更的生平素材,描述一個中年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