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真能先跑先贏?研究:短暫領先後,被輕鬆超越

文/潘楷文 盡早幫自己的孩子報名各種課程,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人類的學習究竟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前提條件?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是發展心理學長期關注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暨兒科醫師葛塞爾(A. Gesell)博士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先驅之一,也是發展心理學中「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他和同事透過…

【讀者舉手】雙胞胎姐妹,天差地別的人生:《消失的另一半》

文/張以柔 種族問題是美國多百多年來都解不開的矛盾,也是社會最敏感的課題。描寫類似主題的作品非常多,但這部《消失的另一半》著重在尋找有色人種的自我認同課題,並帶出種族和性別的衝突與矛盾。 美國作家布莉.貝內特(Brit Bennett)的第二本小說《消失的另一半》,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個虛構小鎮「野鴨鎮…

【果子離群索書】沒有自由思考,就不是真正的人

昔讀川端康成《古都》,一對孿生姊妹,一個在原生家庭成長,一個遭親生父母棄養而被養父母收容。兩人在不同環境下成長,遭棄養的嬰孩被有錢人家收養,成為富家女,反而是留在親生父母身旁的孩子,因為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只能打雜幫傭。 造化弄人,命運難測。可是為什麼其中一個小孩會被棄養呢?雖然經濟條件是一個考量,…

消失在宇宙盡頭的雙胞胎兄弟

文/陳夏民 每年有一兩次在深夜行走時,會想起那個消失在宇宙盡頭的雙胞胎兄弟,想問他如今安好否。 不,我並沒有雙胞胎兄弟,也不像某些恐怖片中飾演的,身體內藏著原是雙胞胎兄弟的胚胎(還是真的有,只是我不知道?),對方對順利來到人世的我抱持著夾雜著嫉妒的殺意。 二十三歲時,矮小的我曾經胖到八十多公斤,最後…

她們第一次分裂,在媽媽的子宮;第二次撕裂開來,在實驗動物園裡

文/艾芬蒂.柯納;譯/陳佳琳 從我們的不成形小窗看出去,我們一共看見了五個人:三個小男孩,他們的媽媽,還有一位白袍男子,此人手裡持著一本小筆記,忙著詳盡記錄。這幾個小男孩讓我們很好奇──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三胞胎。羅茲有另一對雙胞胎姊妹,但三胞胎這種生物我們真的只在書本見過。雖然這三個人讓我們印象深刻…

心理師的訓練告訴她:要知覺、洞察、有彈性,可是下班後一見到孩子,她就⋯⋯

文/洪美鈴 * 依著糾結與掙扎的習性而活 我是個媽媽,是個心理師,還是某人的老婆、家人、朋友……就如同擦身而過的每個人,身上掛著各種角色。我們呼吸同樣的空氣,同樣抱怨著豔陽、陰雨,也擺出同樣的表情:看似熱切,其實帶點著急;貌似平穩淡定,但其實已和疲倦分不清。 蠟燭多頭燒,也許要關心的不是有幾頭,而是…

新手父母也要給自己打逗點:人生是呼吸,不是憋一口長氣。

文/深白 當父母是一生的責任,不是捏著鼻子、憋一口氣窩進水裡,到了某個時間點就可以冒出水面、整個解脫的。 記得給自己打個逗點:人生是呼吸,不是憋一口長氣。 身分/爸爸 升級到父母之後,很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會從孩子的角度看清楚自己。   「先生你這麼年輕就五十肩?」推拿師傅驚訝地說。 「我40幾了啦…

究竟為什麼⋯⋯天真無邪的遊戲會失控?

文/安‧摩根 陽光灑落在樹葉與新割綠草的味道之間。某處有割草機正在吱吱運作,屋子前的街上傳來嗶嗶聲響。我們穿著交換的衣物躡手躡腳地回到小路上,包含鞋子、襪子、小絨球髮飾,全身上下的行頭都調換了。我甚至把頭髮綁成艾莉的兩束造型,也幫艾莉梳媽媽每次幫我梳的辮子,媽媽這麼做是因為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