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話到驚悚小說,Netflix《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原著作者Sarah Pinborough從不設限

編譯/愛麗絲 英國小說家莎拉.平柏羅(Sarah Pinborough)的作品《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Behind Her Eyes)由 Netflix 改編為影集,上架短短幾天便引起熱議,登上觀看排行榜前十名。 《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故事講述單親媽媽露意絲(Louise),和酒吧碰上的男人…

【一週E書】自己現在的模樣,是自己當年想要變成的大人嗎?

文/犁客 有一段時間,在台灣出版「青少年小說」相當尷尬。 內容沒什麼好尷尬的,都是好看有趣的小說,尷尬的是怎麼包裝都不大對──說是童書,字太多了,可能沒插圖,內容也太過沉重;說是給成年讀者讀的,感覺似乎又輕淺了點。而且主要角色常是中學生左右年紀,成年人不見得有興趣──那個年紀發生的事,對他們來說已經…

將近五十年前出版的科幻小說,至今仍引人入勝

文/陳安儀 這幾年,科幻作品幾乎是青少年小說的「顯學」──這一代三C餵養長大的小孩愛看科幻作品,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不過,一部已經出版了將近五十年的科幻作品,直至現在讀起來還能讓人津津有味,那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我認為,一部好看的科幻作品,應該要具備下列幾個條件: 一、創意無限:即便外星人出…

青春就是魔法、戀愛、吸血鬼、反烏托邦(?)十部最佳青少年作品改編電影

編譯/愛麗絲 常上電影院的觀眾也許認為,過去二十年間的電影缺乏新意,充斥續集、翻拍。這雖未背離現實,但他們遺忘了一種電影類型:書籍改編電影。在過去二十年中,有數百部從書籍、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上映,主要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 儘管書籍改編電影行之有年,但直到《哈利波特》系列上映時,才真正吸引年輕觀眾的目…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25:羅琳就是參加了這個才寫出「哈利波特」的呢~(誤)

防疫期間,有許多事應該注意;而在所有該注意的事項當中,最應謹慎以對的,應該是資訊的正確性──包括該有的防疫措施、新聞內容是否經有心人士或單位偽造,還有當自己、親友甚或不認識的他者染病之後,應當保持怎麼樣的心態;同時,假如得到的資訊不正確但又傳播出去,那麼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下於真正的病毒傳染。 奇妙的…

大人還能不能讀這種小說呢?

編譯/暮琳 討論度高的電影常改編自青少年小說(Young Adult Fiction),暢銷排行榜上永遠有幾本青少年文學,不管是誰,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或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活著的,在你我之間行走的死神故事──《殺戒1:刈鐮》

文/Waiting; 原刊登於上報,經作者同意轉載 「反烏托邦」一直都是相當受到歡迎的創作題材,許多小說作者藉此以故事向讀者發出各種與政治、環境、經濟、宗教、科學等事物有關的呼籲,展現出他們對未來的憂心,又或者是對於人性的見解。像是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與雷.布萊伯利的《…

親睹魔幻卡拉瓦是姊妹的兒時夢想,這一年她們收到了邀請卡……

文/史蒂芬妮・蓋柏;譯/林欣璇 她花了七年,才把信寫對。 伊嵐丹王朝,紀元五十年 親愛的卡拉瓦團長先生: 我的名字叫思嘉蕾,不過這封信是為我的妹妹朵娜泰拉寫的,她的生日快到了,很想見到您和所有厲害的卡拉瓦團員,日期是生長季的第三十七天,如果您能來的話,這一定會是她這輩子最棒的生日。 滿懷希望的, 思…

「我和傑米的小戰爭結束了,而大戰開始了,也就是那場希特勒的戰爭。」

文/金柏莉.布魯貝克.伯萊德利 戰爭有許多種。 我要說的故事從四年前開始,也就是一九三九年初夏。那時,英國即將捲入另一場世界大戰,也就是目前這場戰爭,多數人都很害怕。那時候我十歲(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的年齡),我聽過希特勒這名字── 一點這個、一點那個,再搭配許多詛咒的字眼,這些聲音從巷子裡傳進我…

政治明星、大牌作者及低迷景氣中的正面觀察──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編譯/陳慧敏 全球文學界的盛宴法蘭克福書展於2017年10月15日閉幕,共有來自102個國家、7,300家廠商參展,吸引約28.6萬參觀人次。今年書展比過往瀰漫更濃厚的政治味,而在低迷的出版景氣,仍有百萬版稅的新書版權交易,顯見出版業仍有蓬勃生氣。 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有四大亮點: 一、濃厚政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