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愛麗絲 加拿大籍小說家格雷姆・吉布森,於2019年9月18日逝世,享年八十五歲。格雷姆・吉布森也是瑪格麗特・愛特伍的的配偶,也是她一直以來事業上的夥伴,近期她的新書《使女的故事》續集《遺囑》宣傳巡迴中,格雷姆也陪伴在她的身邊。 加拿大指標性作家、鳥類學家、與自然環境保護者 「我們對失去格雷姆這…
編譯/黃彥霖 「為了繼續活下去,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呢?」 當然,最理想的狀況不是只有活下去而已,最好能像《暮光之城》的吸血鬼帥哥愛德華(Edward)一樣,永保青春(但是少點亮粉)。說起來像小說情節,但現在的科學技術或許還真能做到這件事。 根據史丹佛大學神經學教授魏斯柯瑞(Tony Wyss-Cor…
編譯/黃彥霖 我們處於好萊塢電影改編風潮最盛的年代之一。 我們期盼著新的一年到來時,許多已經出版、或是沉殿已久的好書其實也正同樣等著要以新的改編樣貌,在新的一年裡呈現於我們面前。無論是暢銷作家的不同作品,或是舊作重拍、續集復活,文學改編電影這回事從來沒有在好萊塢佔據這麼大的比例過。 在此,我們為您挑…
編譯/黃彥霖 瑪格麗特‧愛特伍無庸置疑是我們當代所擁有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無論是《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或是《末世三部曲》(MaddAddam Trilogy),在她反烏托邦未來科幻故事中所滿載的細緻社會觀察和尖銳筆鋒,總時時提醒著我們:前有落石,小心,別搞…
編譯/黃彥霖 2016是非常科幻的一年。當我們還暢言著VR崛起之時,會發出閃電、射出種子的可愛小怪獸就已經透過手機,入侵我們的生活了。我們能一邊讀著電子書,一邊看到書中情節在手機、電影銀幕以及真實生活中上演。科幻/奇幻故事裡的人事物不只存在書本上,更逐漸成為現實,而現實的邊界則因為不斷延展的科技而顯…
文/犁客 每年十月開始是歐美國際性文學獎的頒獎旺季,一連串入圍書單陸續公布,各國書迷會開始熱烈討論自己心儀的作家能否入圍、能否得獎,出版社也會密切注意自己簽下的作者和作品是否名列其中。 作為當今世界的文化強權,歐美國家的文學獎品味自然要緊;就算撇開文學史上的定位不論,國際獎項的認可也代表了作品向其他…
編譯/黃彥霖 作家們常被視為是對未來社會如何發展有獨到觀察的人。有些眼光太過前衛的創作者或許會陷入無人瞭解的孤獨困境,但只要他們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同伴,就會顛覆整個社會,甚至改變未來。 1981年,在美國丹佛的科幻大會上,二十七歲的科幻故事寫手斯特林(Bruce Sterling)在朋友雪萊(Joh…
編譯/陳慧敏 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當他們的著作成名,作品摘下文學桂冠前,他們也一樣是為五斗米折腰的老百姓,許多文學作家在成名之前,都不得不在餐館、在建築工地等打工,讓肚皮吃飽,才能支撐文學熱情,也有些大師曾是吃癟的業務員、生意慘淡的小診所醫生,這讓他們有餘裕,或者有更…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伊格言的長篇小說《零地點GroundZero》售出日文版權了!2017年3月將由日本白水社出版。你讀過這本令人背脊發涼的小說了嗎?它是怎麼站上國際舞台的?來聽聽駱以軍和伊格言的對談吧。 (本對談並無涉及小說具體情節) 駱以軍: 「我很焦躁,因為那並非固定空間,而是個形狀流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