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書市四十年──陳隆昊談台灣書市變化、唐山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文/犁客 「大家注意過唐山出版的logo嗎?第一代的logo上方是本書,然後翻過來,因為我那時是做翻版書的嘛;」陳隆昊笑著解釋,「進入電腦作業時代,第二代的logo,下方看起來就是個鍵盤。」 陳隆昊在1979年成立唐山出版社,隨後開設唐山書店,四十年來,一直被視為台灣獨立出版的先行者。2013年台灣…

更加真實、卻被認為「神祕」的東西──專訪張惠菁

文/犁客 「當年做的那本電子書根本不會賣啦,哈哈哈;」張惠菁笑著說。 2001年,亞馬遜的Kindle還沒問世、網路書店還沒被連鎖書店的老闆們放在眼裡,但國外許多創作者已經透過不同合作測試新形態的閱讀可能,當時已經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的張惠菁,也與藝術家紅膠囊及歌手楊乃文,合作了一本Flash格…

亞馬遜公司是斬殺實體書店的無情惡魔,還是帶動閱讀的推手?

文/海特.麥當納 每個人在傳遞跟自己有關的資訊時,自然都會採取「省略」(omission)戰術。我們從不在Facebook 上張貼自貶身價的照片,就像第一次約會絕不會告訴對方自己睡覺會打鼾,或有個老是添麻煩的親戚。面對越複雜的話題,我們就越有可能省略那些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的真相── 明明還有那麼多值…

二十年一覺編輯夢:《安琪拉的灰燼》

文/莊靜君 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我如願以償地進入出版社成了編輯。歷經了手寫稿、量字表、切割板、傳真機的手作時代最尾端,快速進入了電腦、電子郵件、電子書、智慧型手機到雲端閱讀的網路時代。我們是最受挑戰也是最幸福的編輯,因為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了出版的大時代變化。 那時剛當編輯的我,負責的是最冷門的…

【果子離群索書】現在是閱讀最好的時代

五年前,我曾在副刊以〈書海無邊,網路是岸〉為題,發表文章,宣稱「現在正是閱讀的美好時代」。五年之後,我仍然持此論點,且認為如今閱讀環境更好過當時。 日前在台中新手書店演講,我列出十個理由說明為什麼「現在是閱讀最好的時代」。或許有人會問,現在不是生意難做,出版社哀哀叫,實體書店一家家關門嗎?不管是不是…

【果子離群索書】現代人買書像古人指腹為婚,沒見過就決定了

現代讀者流行在網路書店買書,許多人直接下單,這意味著購書前不用翻頁試閱,不用知道裝幀、字體、封面、厚度,不用感覺書的溫度。 固然常有人譏諷某些人在實體書店看書,在網路買書,但這類情形實際不多,否則以博客來的營業額來換算,實體書店應該門庭若市,擠滿試閱者。很多人,或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對著網頁直接勾選,…

電子書市場從未停止成長!──2016美國書市紙本「回溫」的誤讀

編譯/Jasmine 回顧2016年美國出版產業的報告裡幾乎都指出2016年電子書銷售下滑、紙本書回暖的市場態勢。但是,作家收益網站(Author Earning)的主持者數據人(Dara Guy)在今年的數字圖書大會(Digital Book World 2017,DBW 2017)提出證據,宣稱…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獨立書店與小媒體的商業3.0

獨立書店和小媒體,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它們既同病相憐,又相互扶持;更有趣的是,它們彷彿也有著相同的營運邏輯與宿命。 如果把以連鎖書店為主軸的傳統書店時期,視為書店1.0,則網路書店的崛起是2.0;那麼,如今獨立書店揭竿紛起,就算是書店3.0。 同樣的,以出版集團為主軸的媒體時期,是媒體1.0,網路媒…

一個地方沒有書店就不成個地方

文/龐文真 ※※【爆雷警告】本文涉及《A.J.的書店人生》小說重要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獨立書店消失,這似乎是近年來永恆的話題。而且,總是帶著淡淡的哀傷。 《A.J.的書店人生》這小說,就是一家獨立書店的故事。兩個念文學博士的候選人回到鄉下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太太在小鎮長大,回鄉頗受歡迎,老公是新住民…

從虛擬走向實體 電商霸主再次顛覆書店想像

撰文/蘇宇庭 22 年來,亞馬遜築起的電商帝國堪稱網路世代崛起的最佳代表,如今,亞馬遜的業務除了電商之外,還橫跨了雲端服務、硬體裝置及數位內容製作,甚至,他們去年還開設了第一家實體零售書店,帶來全新的「虛實整合」消費體驗。 你對「書店」的未來想像是什麼?22 年前,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