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離世後,用味道思念她成為我的日常」──專訪《恆河沙數的我和她》作者陳凱琳

文/貓君 「記憶中與妳有關的氣味太強烈,促使我往廚房靠近,試圖在醬醋中感受妳。」——《恆河沙數的我和她》後記 行過一條曙光照亮的小徑,彷彿就可抵達大武山腳。「太陽從山巔上撒下金光,光束從神明背後散發而出。進入神明廳,是她一日的開始。」伴著大武山的巨大山影,阿嬤喚醒熟睡的孫女,牽起她的手走向清晨充斥著…

台灣版權輸出團體戰,向宇宙下訂單!——2022 年法蘭克福書展分享會側記

文/愛麗絲 後疫情時代,2022 年法蘭克福書展於 10 月 19 日至 23 日舉行,光磊國際版權創辦人譚光磊邀集幾位赴德參展的台灣版權人線上相會,向出版人分享此次法蘭克福書展的體驗。 今年是疫情後法蘭克福書展二度實體開展,相較去年場館冷清、書展旁的五星級酒店價格難得低廉,今年規模約恢復疫情前七成…

【2020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Click & Collect應戰、出版多元性需被重視——法國、德國書市觀察

文/愛麗絲 2020年第八屆版權營,更名為國際出版暨版權經紀專業論壇,雖逢疫情無法邀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齊聚一堂,改採錄影形式,橫跨各大洲的版權代理、編輯、書探等出版人,仍能「從文字出發,朝世界邁進」,彼此交流。除了作為打造出版業「台流」的參考,也分享彼此在疫情之下觀察到的書市轉變。 法國書市觀察:二…

法蘭克福線上書展開跑!疫情讓17%的德國人第一次知道能線上購書?

編譯/愛麗絲 往年的這時候,同事們都已經抵達,我們應該已經整裝待發,要進城開會了。旅館樓下有一家連鎖咖啡店 Coffee Fellow,我們法蘭克福的第一餐通常就在這裡開始,而我照例會點卡拉雞貝果。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負責人譚光磊自2004年前往參與法蘭克福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

如果在法蘭克福書展會展端出香噴噴的台菜──張國立、臥斧談「料理X推理」

文/栞 原載於「關鍵評論網」,經同意轉載 今(2019)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眾星雲集,不僅國外來台作家數量創新高,本土作家的講座場次也不遑多讓。剛出版《螞蟻上樹》的臥斧與《炒飯狙擊手》的張國立,就在國際書展會場的黃沙龍,暢談兩人的新作以及華文推理在台灣的發展與他們的想像。 料理X推理的提案誕生 這兩部作…

【一週E書】如何一身輕鬆地去逛國際書展?

文/犁客 多年以來,每年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狀況」好壞,似乎都是用進場人數在計算的,加上連著好些年的年末,都會看到某些媒體刊載出版業這一年多麼悲慘淒涼的新聞,所以這些年的年度之交,常會先看到幾則換形容詞但內容幾乎沒變的寒冬苦情新聞,再看到幾則公眾人物逛書展買書和進場人數多少多少的熱情活力新聞──然後…

【2018版權營】國際出版場合裡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閒聊

文/劉芷妤 歷年出版經紀與版權人才研習營都是深受各出版社編輯、版權人期待的一期一會,可以在台灣就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暢談各國文化、書市的差異,這是在兵荒馬亂的各國書展都難以做到的。 2018第六屆版權營,同樣邀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他們有的是成功將手中的故事賣到全世界的版權代理,有的是買下台灣好…

只維持平盤?現在正是要定義出版未來面貌的時候啊!──2018倫敦書展報導觀察

文/龐文真 雖然沒去倫敦書展,在我常看與聽的新聞和推特上,不時有訊息進來。檢視這些訊息,挑和數位相關的訊息,分享我的觀察: 「平盤就是上升 」(Flat is the new up.) 的時代 有聲書興起的時代 (Rethinking Business, Rehearing Audio.) 位在中數…

【譚光磊灰鷹巢城】公司總裁的扮裝記者採訪稿,菜鳥經紀的法蘭克福初體驗!

由於女兒來報到,今年我沒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入行十三年以來頭一回。人不到,但是該開的會少不了,引進的業務有同事分攤,但是「版權輸出」的會議向來都是我一個人負責,這一時半刻能找誰替補呢? 正好公司裡最年輕的「老同事」宗玉去年從行政轉為Agent,今年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我看她會議很空嘛,反正這幾年也處理…

政治明星、大牌作者及低迷景氣中的正面觀察──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編譯/陳慧敏 全球文學界的盛宴法蘭克福書展於2017年10月15日閉幕,共有來自102個國家、7,300家廠商參展,吸引約28.6萬參觀人次。今年書展比過往瀰漫更濃厚的政治味,而在低迷的出版景氣,仍有百萬版稅的新書版權交易,顯見出版業仍有蓬勃生氣。 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有四大亮點: 一、濃厚政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