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專訪伊格言

採訪/犁客;文字/伊格言 小說家、詩人,伊格言或許要為自己新增一個稱號:Youtuber。 有此一說,是因伊格言從2019年10月開始,開始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傳影音節目;但加了「或許」,是因這些影片並非常見的、有Youtuber對著鏡頭(無論是在畫面正中或一角)的那種型式,伊格言的「想法」…

柯南.道爾真的當過福爾摩斯的助手!?

編譯/暮琳 小說家從真實人物及事件擷取靈感,這些成為靈感來源的人、事、物則藉由被書寫而獲得新的生命:被看見、被討論、被記得。小說家遇上的人與事、或是翻閱的某則也許轟動也許不起眼的新聞,溶進故事中長成全新的生命體。最後,虛構的生命力滲透回現實,讓那些傑出的、特別的、哀傷的人生持續存在,影響著數以萬計的…

向大衛鮑伊致敬:挑戰閱讀大衛鮑伊的一百本書

編譯/陳慧敏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離開地球兩年,他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透過推特邀請歌迷,每月讀一本大衛鮑伊喜愛的書,用閱讀馬拉松,懷念這位傳奇樂手。 2018年1月8日是大衛鮑伊的71歲冥誕,也是他辭世兩年又兩天的日子,紀念大衛鮑伊的報導和活動不斷,其中,HBO製作了《大衛鮑伊…

【黑水・私觀點】人為何要殺人?人為何變成女人? ──陳栢青讀平路《黑水》

文/陳栢青 謀殺不只是畫下一個句點。他往往開啟一個問號: 「人為什麼殺死另一個人?」 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都想知道。一種好奇必然是來自於窺私探隱的渴望,追求官能或精神上的刺激,想目睹奇觀。但也有一種是,我想知道,人作為一種存在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人為什麼殺死另一個人?」,那是對對於我們的精神面未及探…

看傑森‧席格飾演作家華萊士之前,七部你不能錯過的作家主題電影

編譯/白之衡 對台灣讀者來說,已故美國小說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可能是個不太熟悉的名字,但這位人生只走過短短 46 年的小說家,卻被譽為「美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曾經執導《戀夏進行曲》(The Spectacular Now)的美國導演詹姆士‧龐索德(…

或許只是不知怎麼化妝,或許只是不想化妝──馬欣與《反派的力量》

文/犁客 2008 年,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不但替超級英雄電影定下新的典範、揭示暑期檔商業電影有兼顧類型趣味及深沉內涵的可能,也讓在電影上映前幾個月猝亡的影星希斯‧萊傑(Heath Ledger),藉本片留下了他對反派…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ISIS娘與朗基努斯之槍

ISIS日本人質事件震動世界,媒體紛云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或將改動。ISIS發出第一次通牒後,日本純文字線上討論區2ch上出現改圖,威脅影片中蒙著面罩的ISIS成員搖身變成「ISIS娘」,綠色頭髮,短髮,健康的褐色皮膚,胸部大,身高一米五。ISIS娘一邊吃香瓜,一邊威脅:七十二小時內交出二億…